第273章 天赐鱼海大会战:巨大收获(2 / 2)

加入书签

持续一天一夜的航行。

海水的颜色由浅蓝变为深蓝,再变为黑色,意味着海底越来越深。

风浪也明显增大,船内晃动程度增加。

直到看到一股股漆黑色的海水,不断从海底涌出,化作一条南北方向的黑带,绵延至少数百里,宽度从数里到数十里不等,连海面上海浪都变的平静了不少。

“黑潮,这是黑潮!”

“只要见到了黑色的海潮,附近就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鱼类存在。”

“发现了!声呐系统扫描到,东南方向十几里处,有个规模极其庞大的鱼群。”

“走走走,加快点速度,追上鱼群!”

“看到了,我已经看到了,那边有非常多的沙丁鱼、鲑鱼与鳕鱼!”

“我这边的海面附近,能看到非常多的秋刀鱼!”

“鲸鱼,我们这边看到了不少于五十条的鲸鱼,他们正在进食那些小鱼。”

“鱼,到处都是鱼,或许比海水还要多,鱼海,这里简直是鱼的海洋!”

“下网,赶紧下网,往鱼最多的地方扔,好,好,起网,拉,全都给我用力的拉!”

“沉,太沉了,这一网下去估计全是鱼,好好,上来了,太沉了,这一网鱼获不会少于十万斤,这有点超重了,慢点慢一点,船工们快使用网兜,把部分鱼收进船舱!”

“差不多了,重量减轻了,可以把渔网吊起来了,把它吊放到船舱内,打开渔网放鱼。”

在船长一道道的命令之下。

哗哗哗~

无数海鱼如同瀑布般倾斜而下,砰砰砰的落入到船舱之内,且鱼儿们都剧烈的蹦跳着,如同无数的水花,甚至重重的击打在船工身上,力气之大,几乎能把人砸个半晕。

等这一网的鱼获放完,足足两百多立方米船舱,差不多被装满了三分之一。

意味着捞上来的鱼类重量,至少超过了六十吨(12万斤),而在近海地区,除非是遇到十分少见的大鱼群,才能一网捞起这么多的鱼。

而他们抵达天赐鱼海,见到黑潮与鱼群没一会,只是第一网下去,再过短短两三分钟起网,就取得了在近海可能需要大半天才能取得的收获。

然后下第二网,继续是满满的收获。

再第三网,容量两百多立方的船舱满了,不能再装下去了,必须赶紧找到冷冻货船,把这些刚捞上的鱼,经过一番挑选后(只留大的放生小的,只要价值高的不要价值低的),再转移到冷库当中,避免因时间长了,鱼大量缺氧死亡,肉质变坏,进而丧失商业的价值——这便是在古代社会,远洋捕捞为何发展不起来,只能搞近海捕捞的原因,海鱼海鲜的保鲜期最多只有三五天,一旦死亡便毫无价值,必须在冷藏技术出现后,远洋的鱼类资源才有开发的可能。

而远洋捕捞的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天赐鱼海这类洋流交汇处的渔场,故而抵达后不过两三个小时。

第一艘的机帆渔船爆仓了。

第二艘渔船也爆仓了。

然后第三艘、第四艘……直到第一艘最大容量达一千吨的海运冷冻货船,也出现了爆仓饱和,无法再容纳下去了。

紧接着第二艘的冷冻货船的冷库饱和,无法再装。

第三艘、第四艘……到当天傍晚,数量达二十艘的冷冻货船,全部装满,不得不开足马力,以最快速度返回青森港,卸货之后,再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天赐鱼海。

这个过程中,渔船们将以铁索连环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暂时停止捕捞,等冷冻货船回来了,再重新开工。

晚上。

以五艘渔船为一个单位固定在一起的渔船上的船工船员们,摆出好酒好菜,开始进行庆祝,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福海号渔船上。

“船长大人,我们船今天捕到的,大部分是鲑鱼,少部分是鱿鱼跟秋刀鱼,重量一共约三千石,我们今天的这些鱼获,大概能拿到多少奖金?”一名日本人船工用蹩脚的汉话,问船长詹福海道。

“低价值鱼一石奖金1银元,中等价值奖金3银元,高价值5银元,最高价值的是10银元,我们今天的鱼获,估价员给的是平均3.2个每石的价值分,也就是9600银元的奖金。”詹福海算了算道。

“奖金一万都不到,船长大人,到底什么鱼的价值最高?我们去捕价值最高的鱼吧。”平田福一郎忍不住道。

“价值高的,有深海帝王蟹、松叶蟹、龙虾,有鲸鱼跟鲨鱼,这些鱼类虾蟹的价值比较高。”詹福海道。

“鲸鱼今天有渔船捕到了一条,重量数百石,可鲸鱼肉我吃过,不是很好吃,为什么价值这么高?”这名船员问。

“用鲸鱼熬出的油,听说是非常好的工业润滑剂,用途非常大,所以价值高,另外,鲸鱼跟鲨鱼大多以吃中小鱼为食,如果不捕杀一部分的大型鱼类,海洋的生态平衡难以保持,明年后年说不定就捕捞不到那么多的鱼了,所以大鱼小鱼都要捞一些,才能避免失衡。”詹福海解释道。

“原来如此。”

“我明白了,如果不杀一些鲸鱼鲨鱼,说不定小鱼就被它们吃光了。”

“既然如此,为何不把鲸鱼鲨鱼全部捕杀,这样小鱼不就捞之不尽了么?”

“不行的,小鱼以更小的鱼虾为食,小鱼如果太多了,更小的鱼虾就不够吃了,说不定会大批饿死,数量反而不会增加。”

“有道理,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没那么容易。”

“船长大人,要不我们明天去捞帝王蟹吧,鲑鱼的价值还是不太高,只要能找到帝王蟹所在的地方,一网下去,我们岂不是要发财了,奖金定能破万!”平田福一郎建议道。

“船长,我觉得这主意不错,上面给我们发的捕鱼手册上面,就有帝王蟹的大致分布范围,离我们这里不远,要不去碰碰运气?就算没捞到也没关系,冷冻货船大概要后天回来,我们明天尝试一天,若失败了的话,就随便捞点普通海鱼算了。”平田吉万郎也说道。

“好,就按你们说的办!”

詹福海点头:“我们的优先目标是帝王蟹,其次是松叶蟹跟龙虾,碰到鲸鱼也可对鲸鱼下手,运气实在不好,还有无数普通鱼群等着我们……总之不能轻易满足,要想办法去捞到价值最高的鱼获。”

“是,船长大人!”

“一定要找到帝王蟹!”

“来来,都吃好喝好,明天后天再接再厉,干杯!”

“干杯!”

……

另一边。

经过一昼夜的快速航行。

八月十九日,足足二十艘的冷冻货船,都满载着上千吨的鱼获,回到了青森港。

而许家庄《东方时报》的新闻记者小组,也来到这个港口,当即用相机拍下了远洋捕捞船队收获巨大的照片,并写了篇文章报道,通过数字传真机,将图片与文章发送到了海港城报社总部。

八月二十一日。

《东方时报》最新一刊的‘庆贺秋收系列’专栏中,这篇标题为【联合捕鱼舰队大捷!喜获第一批鱼获2万吨,天赐鱼海将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渔业宝库】的文章报道,很快在大明境内,在海内外的舆论场,都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与热烈反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