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师徒缘分(1 / 2)
诸葛亮在长安得知消息,命苏则暂代北地郡守,因念李符护民之功,于北地河岸为其立碑,供百姓祭奠。
收复贺兰山下土地,于灵武修葺边塞,收漠北流民,屯田安置,保塞匈奴一部分迁徙至陇上,与氐羌杂居,其余安置在北地郡之南,长者划分田地,幼者就近到左冯飒求学。
司马懿已到西凉,诸葛亮等不得马钧改造连弩成功,将关中之事交由钟繇,到陈仓与黄忠会合,一行人往金城进发。
行至天水已是二月,大地回春,一场春雨阻止大军行进,只好暂住于冀城,诸葛亮闲来无事,便到陇上巡查春耕之事。
随着屯田广泛推广,各地田地重新规划,水渠纵横,耕牛遍地,曲辕犁已经普及,耕地效率更高,还有试种两年的胡豆种子发到各地,产量比原先提高许多。
陇右黄土肥沃,正适合种植麦粟,此时正翻耕土地,准备播种,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诸葛亮头戴斗笠,手持木杖,腰后插着羽扇,缓步走在田埂上,仿佛又回到了隆中之时。
正漫步而行,忽见田间一人弃了犁耙,扔了牛鞭,却是个少年,大叫道:“好男儿当报国建功,岂能面朝黄土,虚度光阴?”
“混账!”坐在水渠边一人起身大骂道:“你这逆子,才去了中原几年,便眼高手低?那诸葛孔明也是种地出身,若无才学,口出狂言只会惹人耻笑。”
那少年言道:“孔明种地,是因报国无门,避乱隐居。孩儿只是回乡省亲,尚有大好前程,怎能与蠢牛为伴?”
那人大怒,捡起牛鞭便打过去:“你这孽畜,你骂谁?”
“孩儿说的是牛!”那少年指着耕牛,狼狈而逃,正往诸葛亮这边而来。
诸葛亮看清来人,不禁大笑,招手道:“姜维贤侄,怎能惹令尊动怒?”
那少年正狂奔,陡然停下,待看清斗笠下的人,顿时大喜,赶忙跑过来抱拳道:“诸葛先生救我。”
后面追来的正是其父姜冏,正为天水功曹,他们耕种的这一片正是官田,刘琦规定官员必须亲自下地,体会老百姓种地不易,方知治民之术。
“军师怎会到此?”姜冏见是诸葛亮,也大感意外,扔了鞭子过来见礼,瞪了姜维一眼:“下官教子无方,让先生见笑了。”
诸葛亮看着姜维,满眼含笑,问道:“吾闻贤侄在襄阳三年学期已满,早回家乡,不知所学如何?”
姜冏叹道:“愚钝之才,一无是处,只会夸夸其谈,倒败坏了凤雏之名。”
原来庞统将姜维带到襄阳后,却因常在军旅无暇指教,便交给诸葛亮教导,但未过多久,关羽在南阳出兵,诸葛亮北上,又将姜维托付给水镜山庄。
中原战事吃紧,军务繁忙,转眼便是两年多,姜维也长大成人,因思念父母,来信道别,回归家乡,诸葛亮常因此叹息。
此次经过天水,本打算见一见姜维,却因姜冏不曾提起,自觉心中有愧,不便主动提出,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
姜维抱拳道:“听闻先生途径天水,学生本打算从军追随左右,但家父却说我年幼无知,不让出门,只叫我白日耕种,晚上看书,早起还要练武……这日子没法过了。”
“混账,你讲的什么话?”姜冏怒斥道:“玉不琢不成器,不经磨砺,将来如何担当重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