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1209背锅的(2 / 2)

加入书签

    舒化笑道。    

    明朝是没有版权意识的,其中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般作者著书,虽然有版权,但大部分收入就是第一次给书商的那点银子,后面就没有了。

    西方按出版数量给稿费,中国古代就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八十年代才结束。

    这时期绝大部分著书之人,其实都是自掏腰包,倒贴钱进去才能出书。

    就比如后世名气很大的李时珍所作《本草纲目》,若非他为大人物治病得到赏识,此书怕是问世都难。

    坊间大卖的书,除了书商大量刻印外,民间手抄本也非常流行。

    舒化这直接就要给魏广德整一本手抄本,魏广德也只能微笑点头以示谢意。

    是的,《金瓶梅传》虽然已经流传开来,但并不是书商所出,所以没有刻板书,都是手抄。

    若真是书商出书,作者自然就隐瞒不住身份了。

    而之后流传的刻板,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侵权作品,并无作者授权。

    一阵闲聊中,台上表演还在继续,“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这是演到安史之乱,长安大乱的情节了,众人自然知道那段历史,也都是微笑听戏。

    不过,段台词儿听到魏广德耳中,却忍不住一惊。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他自动过滤了后面行军打仗的戏份,而是低声默念了前面那段话,不知怎滴,他就想到了今日之事。

    魏广德穿过来以后,虽然没有立下什么宏图大志,要什么一生富贵,当初也不过想解决温饱而已。

    想当初,因为对穿越过来产生的惶恐,魏广德最大的心愿就是去九江城里九江钞关当个公务人员,吃皇粮。

    当然,住进城里也是他的目标。

    不知不觉走到今日,或许真是穿越者冥冥中自有天佑。

    应该说,有他这个穿越者,万历大明已经改变了许多,不再是张居正执政时期眼睛只看向内部,全力解决内部已经腐朽非常严重的问题。

    利用大明的底子,魏广德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大明看向海外,并付诸实施。

    是的,大明虽然内部不堪,但虎死威犹在,大明底子好,即便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但论综合国力,大明依旧是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霸者。

    当然,这个时代并没有综合国力一说就是了。

    但是,魏广德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行为做事似乎变得自私起来,做什么事儿不是从国家民族利益考虑了,而是为自己,为以他为中心的小圈子考虑。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说的真好。”

    魏广德忽然自嘲道。

    或许,他已经被权利遮住了双眼,已经看不到其他东西了。

    而他自以为是为国家民族所做的那些事儿,似乎也是因为他要提拔他身边人才制造出来的。

    想到之前,和朱衡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心里就打定主意,打算否掉张居正提议让潘季驯治水的尝试。

    是的,就是尝试。

    朱衡、江治领导的工部已经对治理黄河没有办法,只能选择保守应对,也就是堵了就淘,溃了就修。

    “潘季驯潘季驯.”

    很快,魏广德终于还是想明白了,既然工部无能为力,何不让这个赋闲在家的潘季驯试试,兴许韬光养晦这么多年,他真有了其他办法也是未知。

    不过想到朱衡对潘季驯的态度,魏广德想了想,知道不能直接说这个事儿,得婉转点。

    于是,他靠近朱衡小声说道:“士南兄。”

    “嗯。”

    朱衡看了他一眼,重新看向戏台。

    “今日之事,我是想来想去,觉得似乎还是应该按张首辅的意思来办,让他举荐的人来管理黄河。”

    魏广德小声说道。

    “为何?”

    潘季驯目不斜视,只是小声问道。

    “黄河之事已然如此,早晚都会出大纰漏,与其到时候问责工部,不如让第一责任人从江治身上转移到那潘季驯那里。

    如果潘季驯真能治理好黄河,自然最好,让他挂个工部侍郎总领河工未尝不可。

    若治水失败,则主要责任在他,工部虽然无法推卸责任,可毕竟小许多。

    有张首辅在前面顶着,我也好帮着转圜一二。”

    魏广德直接就把他打算让潘季驯背锅的意思说了,朱衡这才侧头看了他一眼,随后又回头继续看着戏台子上的表演。

    虽然看上去他是在看戏,不过其实内心也在盘算此事利益得失。

    作为工部尚书,自然应该尽量处理河患,可是黄河的问题,在他这么多年的工部履历来看,真的是非人力所能及。

    治不了。

    再想到潘季驯,当年他和潘季驯的矛盾,其实就是应该疏浚河道还是开挖河道。

    当初徐黄泛滥,他主张开挖新河,绕开黄河最危险的地段。

    而潘季驯主张疏浚,虽然最后看来是他对了。

    现在运河新河已经运行很长时间,航运一直保持通畅。

    “堵了又疏,疏了又堵,这得折腾到什么时候。”

    朱衡心里哀叹。

    黄河啊,虽然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但也是历朝历代都最头痛的大难题。

    “我怕让他复出,舜卿会压不住他。”

    舜卿,自然指的就是江治,那是他的字。

    “有我,我会把他按在河道总督这个位置上,大不了让他挂尚书衔,实在不行就去南京好了。”

    魏广德随口说道。

    反正大明早就准备了一套班子,掌部尚书,北京有,南京也有,只不过管辖范围小了许多而已,但品级待遇是一样的。

    就算潘季驯功劳大,那又如何,给你相匹配的官职,难道还不服气了。

    “我没意见。”

    终于,朱衡还是点头,同意了让潘季驯复出,总理河道事务。

    第二天,魏广德进了内阁处理了半天公务,下午散衙前去首辅值房,直接把他和朱衡商量的结果告诉了张居正。

    “既然如此,那给他什么职衔为好?”

    张居正见魏广德和工部已经不反对,于是马上说道,“之前,他好像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右侍郎主持过河工。”

    张居正说的是隆庆五年的事儿,那时潘季驯负责过一次河工,但结果完工不久就出事儿,因而遭遇弹劾,被罢官。

    “还是这样吧。”

    魏广德的意思,就是官复原职。

    “加个提督军务,你看如何?”

    张居正建议道。

    给潘季驯提督军务,当然不是让他转武事,而是方便调动周边卫所护卫河工,关键时候也可以让卫所出力,参与河工建设。

    魏广德只是稍微想想就点头答应下来,“那就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右侍郎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

    “大善。”

    张居正拍掌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