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详谈(1 / 2)
他的手心在不停地冒汗,所以紧紧攥着,恨不得那个东西擦擦才好。
但想到进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气氛很是森严,最终他没敢动一动。
“元帅,张公子到了。”
话音一落,就听见有脚步声传来。
跟着眼前一亮,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穿着一身轻甲走出来。
行动间,随着脚步声,传来金属的撞击声。
就见她的腰上配着长剑,一手就放在长剑上,那双美目看了一眼瑜皇子。
她嘴角边带着一丝礼貌的笑容,然后说:“请公子跟着我走。”
说完,她在前面带路。
她带着瑜皇子走到花厅那里,就见余颖坐在那里,神态自若地看着瑜皇子。
而瑜皇子是有些吃惊,因为他刚才听说有人说的是元帅。
而坐在那里的人,虽然穿着打扮有些偏中性,但还是能看的出来是女子。
于是,吃惊之下,他有些愕然。
甚至有些脸色发红,竟然是个女元帅。
跟着,他注意到在余颖身后站着年轻的女侍卫,和刚才带路的人是一样的打扮。
这难道就是.....
就是那位胡姓的凤凰军主帅?
余颖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落跑的皇子,长得其实比今上还要俊秀,带着几分张后的影子。
已经是个成年人,但身材还是如少年一样清瘦。
“见过元帅。”瑜皇子还是很快醒过神,连忙拱手施礼道。
“坐吧。”余颖微微颌首。
话语一落,就有人送上茶水点心来。
瑜皇子有些惴惴不安,为什么对方一脸的熟悉,就仿佛认识自己一样。
但他真的没有任何印象。
是谁?
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他顺手端起茶水,眼帘垂下,看来一眼茶水。
茶香四溢,应该是好茶。
可他并不怎么想喝。
因为请他过来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即使对面的余颖,并没有恶形恶状,但面对她的时候,瑜皇子心里很紧张。
另外作为皇子,也不会轻易食用别人的东西,端起茶盏只是做个样子,顺便在心里给自己不停的打气。
此刻的他,就感觉自己的心‘砰砰砰’直跳。
他对自己说:没事的。
要是真的有事,只怕谁把他们兄妹两个人抓起来,而不是请人。
他不知道余颖为什么会找自己?
不会把自己赶走吧?
这一刻的他,感觉自己心脏扑腾扑腾的跳速加快,脸色也有些苍白。
他很想知道,对面的人是谁?
余颖已经看出来他的心思,就开口道:“说起来,你们兄妹两个人一个像你们的父亲,一个像你们的母亲,所以见到你们兄妹后,我一眼就认出你们来。”
听了余颖的话,瑜皇子有些吃惊,手里的茶盏都轻微地哆嗦了一下,有些失态地看了一眼余颖。
难道她认识父皇母后?
这么一想,他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是带着几分警觉。
按说,能见过父皇母后的人,应该是官宦人家的人,那么朝廷里有什么胡姓的官员吗?
他回想了一下,在记忆中朝廷里就没有什么胡家的大官。
文官没有。
武官也没有。
那么,这位是怎么认识父皇母后的?
如果,她认识母后,为什么母后从来没有提过她?
这人身上,带着一个个谜团。
她一个弱智女流之辈,又是怎么成为什么元帅的?
一连串问题在他脑海里冒出来,但却没有什么答案。
还有,瑜皇子知道自己,虽然长得像是今上,但面容上还是多了一些张后的影子。
所以对皇帝不熟悉的人,根本就不能看出来。
而她却是一眼看出来,就怪了。
这么一想,他心里的好奇心多了不少,很想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想清楚后,他就把手里的茶盏放下。
就在刚才,他差点被余颖的话吓坏,扔掉茶盏。
所以,他还是决定放下茶盏。
“元帅,竟然认识我爹娘?”他问道。
“是的,有幸见过,不过一别多年,只怕现在的故人,应该不认识我。”余颖点点头说。
听了余颖的话,瑜皇子松了一口气。
只是,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感觉有些违和,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此刻的他,并没有转过弯来。
在瑜皇子心里是这样脑补的:原来是很多年不见,那么这个胡家,只怕是早年曾经发达过,但后来在那里出事,就败落下去。
这种情况很多。
这么多年来,今上其实让不少无辜者背锅离开朝廷。
胡家只怕是其中一家。
那么,对皇帝没有好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甚至会有一天,胡家起兵造反。
唉!
真的记不清胡家是谁?
好的在的是,这位胡家人对他好像并没有恶意。
但这么一想,他的脸色还是有了变化。
这时候的他,终于明白刚才所谓的违和感在那里。
按说作为受害者,在看到自己的时候,她应该态度强硬把自己抓起来就是。
现在叫他来,也只是和他说说话,难道她不是起兵的反叛吗?
难道,她想着在精神上打垮自己?
这么一想,瑜皇子问:“你为什么会起兵?”
此刻的他既然知道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那么就不必隐瞒下去。
“什么会起兵造反?”余颖重复了一遍。
然后她微笑着说:“当然是活不下去,才想着造反的。另外,不单单是想要活下去,还想要活得是堂堂正正,而不是憋憋屈屈的。”
“有人没有本事治理国家,那么就换个会治理的人上台。”
“原来如此。”
瑜皇子听后,有些脸上发燥。
因为这些年来,大鸿朝的情况是每况愈下,这一点没法否认。
而现在那个坐在龙椅上,看上去有些无能的皇帝,就是他的父亲。
“这也不能全怪他。”瑜皇子有些小声地说。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很多地方做的不行,有些昏庸无能。
但作为他的儿子,还是替皇帝辩解了一下。
整个社会在帝国早期是欣欣向荣的,文官有胆识、有谋略,武官作战勇猛。
但到了中期,整个官僚阶层已经开始糜烂,那些官员一个个也变得是贪婪起来,有句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你说得对,这不全是今上的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