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遵义县知县(2 / 2)

加入书签

大清朝分别有多少“府”“直隶州”“直隶厅”呢?这个数字是变化的,不同时期有浮动,给个大致概念:

全国设府170-180个左右,直隶州70个左右,直隶厅是新设的,嘉庆之前没有,嘉庆朝有22个,到了光绪朝就变成45个了。

其中直隶厅的数量增加很快的原因是因为“直隶厅”主要用在新开垦的地区,清晚期因为人口剧烈增长,原来的居住地田地养不活那么多人口,于是大规模人口迁徙就开始了,新开垦的地区就是“直隶厅”,所以数量才会增加那么快。正是因为这些人口的迁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也是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之一。州府下面领“县”。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四层:县级。

大清朝县级已经是一省之内最小的行政单位了。“县级”不光有县,还有州和厅:县一级的州和厅和前面的“直隶州”“直隶厅”又不同,比它们低一级,通常叫“散州”和“散厅”,这2者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县级市”,和普通的县区别不大。“县”,“散州”,“散厅”三者是同级别,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的概念。

大清朝分别有多少“县”“散州”“散厅”呢?以光绪年间为例,按照《清会典》的记载,有县1303个,散州145,散厅75个,加起来1523,也就是说晚清时期全国一共有1523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国目前的县级行政单位大概有2800多个。

晚清的“县城”是个什么概念呢?包括一个“县城”:有围墙的治所,就是县太爷办公的地方,“城”四周有一些市镇,再往外围有一些村庄,几十上百个,这就是一个“县城”了。人口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县就是“政府承认的、最小的行政单位了”。

满清地方机构概念第五层:乡镇级。

乡镇级:因为皇权不下县,所以乡镇一级其实是没有国家正式公务员的。没有公务员靠什么管理呢?

乡绅。

也就是后来被我们打为土豪劣绅的那部分人。

当然乡村里也不是完全的无政府主义,我们熟知的“保甲”制度就是针对乡村设立的治安单位:100户为一“甲”,10“甲”为一“保”。

以上是从上到下大清朝的行政区划。

那么如果要做地方官,怎么一级一级升职呢?我们就以一个读书人为例,看看大清朝如何能够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做到地方大员。

吴韵林在递交了三千两的捐官银过后过后就在客栈静静地等候。

一晃几日而过

只见几名年轻的官员背着红布公文袋,正骑马从自己身边飞驰而过。

吴韵林心中一动,连忙追了上去,果然,这群官员在自己下榻的客栈门前停下了,正和梅济鼎等人说着什么?

“喂——这边!”吴韵林挥手大喊。

梅济鼎等人看见了他,连忙指着吴韵林对几名官员道:“我家小老爷在那里!”

几名官员立刻上前问吴韵林道:“可是贵州吴韵林?”

“我正是!”

“我们是吏部从事,奉命向你宣官!”

吴韵林大喜,他的官职终于来了,令他又期待又紧张,他连忙问道:“需要什么仪式吗?”

“不需要,这不是圣旨,你只要听宣就行。”

吴韵林连忙指着客栈门道:“这里不方便,请到里面中宣官。”

三名官员跟他进了客栈,为首官员打开文书高声宣读,“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吴韵林,经审官院核定,其身世清白,德行上佳,符合授官条件,特提请吏部授官,按照朝廷例制,可授正八品官职,特授给事郎之职,派遣为贵州遵义县知县,听宣后请三日内前往吏部就职,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

吴韵林连忙给阿呆使个眼色,阿呆早已准备好了三十两银子,递给三名官员作为茶水钱。

三名官员眉开眼笑收下,为首官员笑道:“今天上午给第一批十名进士授官,连状元郎都还没有着落,要恭喜李探花了。”

“三位辛苦了!”

三人告辞而去,吴韵林长长松了口气。没有授官的进士还在一天天的煎熬中等待消息,而已经授官并且在吏部办了出任手续的进士们则纷纷返回各自的家乡,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安顿家庭,有的准备成婚,有的则返乡安顿好妻儿,然后直接上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