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摆难题(2 / 2)

加入书签

会场一片沉寂。

“行,钱县长,那我就再讲讲吧。”马小乐接过了话,“咱抓紧点时间。”

“嗯。”钱奋发点点头。

马小乐咳嗽了下,抬头看看,道:“刚才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有关沼气建设的利好,讲得已经够多了,相信各位也已经知晓,就不再赘言了。下面呢,就按照钱县长之前的安排,把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个问题及相关建议再简单讲讲。”

一阵翻纸的声音顿时“哗哗”响起,都做好了记录准备。

“目前呢,从全国范围上来说,沼气的推广应用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从我县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沼气建设目前还仅处于起步阶段阶段,沼气用户不多,示范效应还需要继续扩大。”马小乐边说边望向台下,大家伙有的睁着呆眼傻看,有的闷头猛写。

“要不这样,咱们变换下形式,只是我讲,很枯燥,不如大家一起来参与,把你们的想法、你们的问题提出来,我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让能回答的来讲,好不好?”马小乐说完,看看钱奋发。

“嗯,这也不错,活跃活跃会场气氛。”钱奋发道,“完全可以,在交流中得到的总结,是最好的。”

“那好,大家踊跃点。”马小乐面带和善的微笑。

说句真话,马小乐是希望大家多提问题的,要不冷场不说,他这会议发言创新,也就太失败了。

姚婧明白马小乐的心思,第一个发问:“沼气优点很多,前面已经了解到了,但任何事情推广起来都有难度,你觉得沼气推广会遇到哪些问题?”

“嗯,这个问题正是我想谈的。”马小乐对姚婧点点头,道:“大概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觉得沼气就是股废气,没啥用,另一方就是把沼气看得太神奇,以为有了沼气,就跟实现了四个现代化一样,结果呢,很失望。这两个极端,都是认识不全、不深,极度片面化的。第二,技术不完善。目前的一些沼气池,都是村民自己建造的,没有严格按照建池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而且使用培训也是个空白。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沼气使用中会出现产气不足、使用不顺等种种意外的困难,很影响推广普及的积极性。”

马小乐说完,看看钱奋发。

钱奋飞点点头,投来肯定的目光。

“问题是找出来了,不知道有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呢?”姚婧又问道。

“对症下药,你说问题都找出来了,办法能没有么?”马小乐呵呵一笑,“当然,现在还不能叫办法,只是建议,等钱县长同意了,那才叫办法!”

“那就说说你的建议吧。”姚婧笑道。

“嗯,好。”马小乐点头道,“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靠宣传。”说完,他把脸正对着姚婧,“你们新闻媒体,得承担起这个宣传任务,一定要做好宣传引导,要通过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的好处,统一干部思想,提高群众认识,以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讲到这里,马小乐停下来,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又使劲咳嗽了一下,派头十足,“至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呢,就是要搞好技术培训。对建沼气的村子,每村推荐安排一名技术管理人员,然后那些技术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培训,让他们在培训和实践中成为技术骨干,可以组织、指导、监督建池施工。另外,对沼气使用的农户也要加强培训,重点培训与沼气综合利用相关的实用技术,特别是沼气的管理和使用技术。”

马小乐的慷慨发言,带着一种高瞻远瞩、毋庸置疑的气势,听上去很有力度。在他讲话结束后,全场很安静,好像受训太投入,还没回过神来。

县电视台来了两名记者,一个扛机器、一个拿话筒。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一直是暗地里相互较劲的。

电视台的记者自我优越感突出,以自己的新闻报道“形象直观”而标榜“强势、强劲”,觉得应该是第一媒体。

报社的记者感觉也很优秀,电视新闻算哪回事?能像报纸那样方便来回阅读么,而且,报纸作为平面媒体,更能深挖,把新闻做大做深做透,所以报纸新闻就用“主力、主流”来赞美自己。

刚才,姚婧问了两个问题,得到了马小乐充分的回答,电视台的记者自然坐不住了,于是,拿话筒的女记者扭着屁股走到马小乐跟前,温和地道:“马局长,你好,我是榆宁县电视台的记者邢睿,就沼气推广的问题,我也想问一问。”

马小乐一看,嘿,这姑娘不错,皮肤好,长相也甜,尤其是那对会说话的眼睛,很迷人。

“哦,随便问,今天这个会就是要畅所欲言。”马小乐呵呵笑了。

这时,扛机器的男记者也过来了,架着摄像机在马小乐面前晃来晃去。

马小乐看得心烦,讲话受到影响,索性把他赶到一边去,“这位同志,请不要拐着机器走来走去,就今天这事,估计电视新闻也上不了啥画面,一条简讯差不多了,就少拍点吧,都别累着。”

电视台男记者一愣,随后把机子从肩上拿下,拎在手里闪到一边。

“马局长,看来你对我们电视新闻业务很熟悉啊。”女记者见场面有点窘,赶紧接上话。

“也不是很熟,只是了解一点点,我有朋友在新闻出版总署,没事会经常交流交流。”这话,马小乐本想随意开个玩笑,可没想到的是,这个玩笑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包括钱奋发,竟也信以为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