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七章 军工复合体(2 / 2)
所以董良的这些话,在俾斯麦听来可不是什么笑话。
“俾斯麦先生,这场战争是我们华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元首并不想趁着大胜去占领沙俄的本土,也不想对沙俄的人民进行复仇。他想要暂时停止战争,给双方的平民一个喘息的机会。”
“而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中间人,您应该知道沙俄人的一贯作风的。他们执拗的很。”
俾斯麦笑道:“确实如此,想要他们承认失败是很难的。我可以禀报国王陛下,然后专门去一趟沙俄,很荣幸能够为元首陛下效劳。”
俾斯麦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他心想我都这么干脆地答应了,那我求你的事情,你也应该麻利地去做吧。
“俾斯麦先生真是一个痛快人。”容闳笑着将手中的茶递了上去。
“那我等先生的消息,至于造船厂的事情,先生稍安勿躁,我想元首很快就会给您答复的。”
这两个人的会面没什么人注意,但是两人的很多决定却对欧洲未来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对沙俄人的政策,华族的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就连董良身边的侍从室主任张孝达都有些不理解。
趁着董良在元首府后花园散心的机会,张孝达问道:“元首,我们为什么要跟沙俄人和谈,按照之前与沙俄人作战的伤亡比例,只要我们咬一咬牙,完全可以打到乌拉尔山脉。”
董良笑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
“孝达,你这种思想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我最近看华族的报纸,很多人都在报纸上撰写文章主战,有些人甚至制定了一个打到莫斯科的计划。还有鼻子有眼。”
“既然民心和条件都已经满足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张孝达追问道。
这个问题就跟一群蚂蚁在他的心头爬来爬去,不抹除了非常难受。
“孝达,首先我要问你,我们扩张领土为了什么?”董良回头看向张孝达问道。
“自然是为了咱们华族的百姓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土地中的资源也是华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你说的没错,但是土地这种东西,你要是能够利用上,那就是有价值的,要是利用不上,那就是负担。”
“咱们这几年接连作战,发展最快的是钢铁、机械、军工、食品加工等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产业。这些产业要是发展的过猛了,一旦咱们不打仗了,他们会怎么样?”
“他们会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会不会去继续推动战争的发生。”
张孝达似乎明白了一点,他说道:“元首的意思是……战争持续的时间长了,军工产业发展和扩张过猛,会成为一股足以主宰国家政策走向的势力。”
“可是,咱们的军工产业不都是国属企业吗?这些工厂不都是掌控在咱们的手中吗?”
董良心道,到底还是年轻啊,想问题太简单了。
“孝达,军工企业主要在我们的手中,但是这些企业都有很多的小工厂、小作坊为其供货,这就是咱们的军工厂生产效率如此高的原因。比如说一家枪械厂,他们的枪托这些木质构建就以招标的形式给一些小工厂。现在华族的军工业非常繁荣,这些相关的小工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要是继续发展下去,这么多的小工厂,要养活多少工人。一但订单减少,这些工厂怎么办,里面的工人怎么办?”
“这些人的想法或者说是愿望汇聚到一起去,也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董良向张孝达描述了一股看不见的力量。
张孝达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元首,这些人的能量会有这么大吗?”
董良道:“会的,哪怕国属的企业也是由人来管理的,咱们可以让商部去管理这些人,但是也无法左右他们的想法。要是让你去接手一家上万人规模的军工厂,每天光是给这么多工人开工资就要成千上万,你会不会担心工厂的销售额下降?”
“那些工厂中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与那些供货商都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他们会不会相互沟通?”
董良在这次谈话中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
那就是一个国家不能长期处在战争的状态中,那样的话,这个国家就会被军工复合体所控制。
战争无疑是最花钱的事情,而这些钱都是军工复合体的养料。
只要养料充足,军工复合体就会成长为不受控制的野兽,所以在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将主要的资源转移到关系民生的制造业上,转移到民生基础建设上来。
而那些小工厂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转型。
大型兵工厂同样也可以转型,生产战车的工厂也可以生产汽车、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啊。
只要他们适应了这种转型,那么以后再发生战争,他们还可以随时进行切换。
同时这种转型发展还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纵贯历史,很多新科技都产生于战争中,然后才向民生领域延伸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