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顾春和笑着摇头,只推说认错人了。

        那天她是偷溜出去的,可不敢承认和柴元娘见过面。

        柴元娘面上没有任何异色,还略带歉意地对顾春和笑了下,随着她的口风,也说自己大概记错了。

        私下却与婢女白鹭道∶"我绝不会看错,瞧她的反应,肯定也认出我了。"

        "准是没干好事,心里发虚不敢承认!当时我就说她上不得台面,您还怪我瞧不起人。"白鹭把准备好的表礼单子呈给她,"听说她出身也不清不楚的,还照原样给她吗?"

        柴元娘失笑∶"我们还缺这点子东西?怎么说她也是府里的表姑娘,没必要给人家难堪。"

        "没见哪家表姑娘住后罩房的,"白鹭很不以为然,"大姑娘把国公府说得天花乱坠,这院子,也不怎么样嘛。"

        蔡娴芷一力邀她同住,柴元娘明白,她与自己套近乎,无非是想借自己的势,为以后嫁入柴家做准锰。

        毕竟柴家宗主都分外倚重自己,她说话,在柴家还是算数的。

        可她没答应,请老夫人安排一处清净的院子,不出意外的,老夫人勾了几处让她挑,她便选了离后园子最近的兰香园。

        怨不得白鹭抱怨,说是兰香,也不过寥寥几株兰草而已,因久无人住,砖缝里还长出了蓬草,看着怪凄凉的。

        "咱们柴家就是十来年没人住的屋子,也是日日打扫,从不懈怠,国公府说出来也是一流的勋贵,怎的....

        "闭嘴。"柴元娘轻轻呵斥,"再管不住你那张嘴,就回渝中去。"

        白鹭立刻不敢发牢骚了,归拢好给顾春和的表礼,"我给表姑娘送过去。"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回来了。

        柴元娘有些诧异,两处院子就隔一条夹道,可这回来的也太快了,"她没留你喝杯茶?"

        白鹭是她的大丫鬟,走出去就代表着她的脸面,若真如此,那顾春和确实有点目中无人了。

        "她没在,就一个小丫鬟看屋子,我放下东西就走了。"白鹭压低声音,"她去了竹山。"

        柴元娘平静的脸上终于起了波澜,"你确定?"

        白鹭重重点了点头。

        柴元娘定定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忽翘起嘴角一笑,"这样的姿色,的确不应藏于民间。"

        东宫,太子妃王氏立在书案前,一笔一划写着大字,宫婢垂手立在殿角,屋里很静,只有笔尖落在纸上的沙沙声。

        乳母王妈妈匆匆进来,挥手叫旁人退下,待太子妃写完一张,方上前拿起刚写好的字仔细端详番,"正雅圆融,非常大气,您的字越来越好了。"

        太子妃也很满意,放下笔,"什么事?"

        王妈妈禀道∶"柴大姑娘住进了国公府。

        太子妃"嗯"了声,"蛰伏这么久,柴家终是按捺不住了。嫡长女上京,说是拜祭先皇后,死了多少年的人,偏这会儿才拜祭,打量别人都是瞎子呢。"

        "摄政王也在国公府借住,这俩会不会..…."

        "那是太子该操心的事,我才不管。"太子妃神色漠然,"也许人家是冲着太子来的,毕竟我生不出孩子,犯了七出之罪。"

        王妈妈眼皮跳跳,一着急把旧日的称呼都叫出来了,"囱囡呀,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咱家是太子嫡系,这辈子都脱不开关系。别看太子宠爱李氏,他心底是最敬重您的,有什么事他只会和您商量,什么时候找过李氏?"

        太子妃自嘲般讥诮道∶"不过借我的口给王家传话罢了。"

        王妈妈看着她苦笑,眼神又心疼又难过。

        太子妃不由心先软了,"我知道了妈妈,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成的。

        殿门口,谢元祐来回晃悠,脚几次迈进门槛,又都收了回来,左等右等,终是等来了王妈妈。

        "怎样?她答应了没有?"谢元祐急急问。

        柴元娘一来,他脑子里那根弦就绷紧了。

        前朝柴家就是川渝地区的节度使,本朝建国后,他明面上遣散军队,却始终没交出军籍册子,谁也不知道柴家手里到底有多少兵力。

        这也是历代皇帝不敢对柴家动手的原因。

        先帝倒是动手了,也只在女眷上头耍耍花招,警告柴家不要轻举妄动,也仅此而已,朝廷的手根本伸不进渝中去。

        柴家此后倒是低调了,但谁都知道,他在韬光养晦。

        如果让柴家和十七叔联手,别说他的太子之位,就是父皇的皇位也岌岌可危。

        父皇病得厉害,和十七叔关系又好,九成九能善终,他可未必。

        对付女人,女人比男人更有办法,谢元祐马上就想到了太子妃。

        必须把这事给搅和黄喽,最好让十七叔和柴家反目成仇,永无联手的可能。

        他热切地看着王妈妈,见她点头,心里吊着的那块大石头终是落地了。

        王妈妈忍不住道∶"殿下也要多陪陪太子妃,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次数多了,再热乎的心也会凉。"

        谢元祐对这位老妈妈还是很尊敬的,"妈妈说的是,以后得空我就来,只是她说话太噎人,每次我都是兴冲冲来,气呼呼去。您也劝劝她,怎么着我也是监国太子,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啊!"

        王妈妈对这两人只有摇头的份儿,见他扭头要走,讶然道∶"你不去看看太子妃?"

        "我得和先生们合计下接下来怎么做,"谢元祐恹恹的,"要赶紧找个能顶替老廖的人,可惜他那手做账的本事,你说他看上谁不好,偏看上十七叔的人。"

        "还有李仁那个烂肉玩意儿,没他就不会有这么多破事!啧,那姑娘到底长什么样,勾得这么多男人争着抢着要她。

        谢元祐背着手,嘀嘀咕咕溜溜达达走了。

        王妈妈跺脚,"白替你们操心!"

        初夏的阳光在熏风中跳动,竹叶一闪一闪地放着光,空气中充满了花木的香气。

        顾春和欢快地走在竹山小路上,兰妈妈告诉她,已经联系上父亲的好友刘温了,他们虽没一起共事,但刘伯伯说父亲安然无恙,上个月俩人还吃酒呢。

        或许没几天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

        鸟儿逍遥自在的在枝头婉转啼鸣,清澈明净的碧空越过屋舍,越过高墙,一直向北方无限延伸,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住天空的脚步。

        看着那片深邃的蓝,她心里快活极了,真想站在高高的台阶放声大喊,可不行啊,这是国公府,旁人会以为她得了什么病。

        这份喜悦,真想和人分享!

        顾春和嘴角飞扬,一路小跑回到后罩房。

        春燕也正美着呢,"柴大姑娘差人送了好些东西来,还有一匹蜀锦,您快来瞧瞧,这花纹我还是头一回见。"

        "真是好东西,赶明儿要好好谢谢人家。"顾春和夸了几句,随即紧紧抓住春燕的手,满脸激动,"我父亲有消息啦!"

        春燕先是一喜,随后眼神慢慢黯淡了,"您总算可以回家,我也该回大姑娘院子了。"

        蔡娴芷几次问她后罩房的动静,她要么隐瞒不报,要么搪塞敷衍,后来蔡娴芷也瞧出来她的心在哪边,碍着顾春和不发作她,可面上淡淡的,想来已是恼了。

        等她回海棠苑,必定遭到排挤刁难,日子会很难过。

        顾春和脸上的喜悦消失了,显见也想到这一层,犹豫了会儿,她试探道∶"你……愿不愿意离开国公府?"

        春燕愕然,"离开?"

        "对,离开!"顾春和道,"我出赎身钱,到官府划了你的奴籍,你就自由了。到时做点小买卖也好,买几亩田也好,不比在府里伺候人自在?"

        春燕低头想想,坚决地摇头,"我从生下来就在这里,外头什么样一点也不清楚。在府里好歹饿不着冻不着,在外头……只看我姨母一家,穷得都要上大街讨饭了,我不出去。

        顾春和叹息一声,没有再劝。

        时值初夏,少不了游湖戏水的乐趣,这日到鹤寿堂请安时,蔡娴芷便提议去金明池游玩。

        金明池是皇家园林,元宵节后对外开池,一直到四月中旬,无论士庶皆可游园。景致自不必说,园内还有各种水戏杂耍,诸如百戏、竞渡、水傀儡、水秋千,也有酒食店舍,关扑、质库——没钱游园还可以抵押借钱!

        每逢开池期间,不止是汴京本地人,也有不少特地从外地赶来的游客。因太过热闹,以至到现在,中秋过后才关闭金明池。

        相较蔡娴芷的兴致勃勃,老夫人却觉不妥,"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没的冲撞了你们姐妹。"

        "多派婆子护卫跟着,万没有不妥的。而且金明池还有禁卫军巡逻,谁敢闹事?"她又凑到老夫人耳边,"柴姐姐也想四处看看,不为我,也为了她啊。"

        柴元娘笑道∶"听说大姑娘的婚期快定下了,老夫人且让她松快几日,在婆家可不必在娘家,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哪有时间再出来玩啊。''

        蔡娴芷低下头,看似害羞,但眼中没有丝毫的喜悦。

        昨天她见到舅家的表兄,穿着考究,相貌也不错,眉清目秀的,看她一眼就脸红,文采也有几分,身上还有举人的功名。

        祖母和父亲都觉得此人不错,欣慰她总算终身有靠了。

        可他是庶子!亲舅舅居然用庶子定这门亲事,说什么长幼有序,亲事要先定长子。

        哪怕庶长子,也是麻子!

        蔡娴芷很久没有这种不甘心的感觉了,甚至可以说出离愤怒,她是英国公府嫡长女,竟要嫁给个底子吗?

        不说别的,田氏不可能容忍四妹妹嫁给一个旁支庶子。

        凭什么她就得嫁?

        与表兄同来京城的,还有柴元娘的亲哥哥,柴家未来家主柴桂,据说他非常疼爱妹妹,金明池鱼龙混杂,柴元娘去那里他肯定跟着。

        或许是她唯一的机会了。

        老夫人看着最疼爱的孙女,目光中满是不舍,"好,府里的姑娘们都去,痛快玩一天。在家是娇客,一旦出门子就上了套儿,操心夫君,操心子女,老了还得操心孙子孙女,唉,不到天尽头不能歇。"

        事情便这样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