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之柴元娘(二)(1 / 2)

加入书签

那女娃娃一出现,柴元娘就感受到少年身上的气息变了,方才如利刃般的冷凝锋利,转眼间化成这纷飞的雨丝,温润又柔和,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柴元娘恍惚了,她与谢景明的初见,到底是在何时,何地?

        是在热情火辣的渝中,还是在这欲语还休的江南?

        说来也怪,当年离开京城,她不打算回柴家,白鹭问她想去哪儿,她想也未想,“临安”二字脱口而出。

        记忆深处那抹身影愈加清晰了,千头万绪在脑海中来回翻腾着,似乎有什么喷薄欲出。

        咚咚,咚咚。

        她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没由来生出一阵惶恐,搅得她心头一阵酸疼,她捂住胸口,微微弯下腰。

        却听见那个清脆甜美的声音说:“你不舒服吗,要不要请个郎中?”

        柴元娘抬头看那女娃娃,大大的杏眼像两汪清澈的泉水,闪着纯粹的天真与温良——这是在家人宠爱中长大的模样,被保护得很好。

        “老毛病了,歇会儿就好。”和她说话,柴元娘也不由自主放轻了声音,“你从哪里来呀,听口音不像本地人。”

        带着些许私心,她想和他们多待一会儿,那个显见是不行的,只能从小娃娃这边入手。

        果然,小公主立时回答:“我从京城来,路过这里。”

        那少年微微笑着,没有任何打断的意思。

        柴元娘明白,别看只他们兄妹二人,其实明里暗里还不知有多少侍卫护着,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使坏。

        雨丝愈发绵密,不到打伞的程度,但黏在身上,湿乎乎也不太好受。

        那少年脱下氅衣遮在妹妹头顶。

        柴元娘心思一动,遂拿出女掌柜的热情招揽道:“瞧这雨势渐大,小店就在前面,不是我自夸,我家的茶水茶点都与别处不同,乃是临安头一份。几位不如到小店坐坐,一来避雨,二来也尝尝本地的特色。”

        小公主拽着哥哥的衣袖,“大哥,兰时想去。”

        “好。”谢奕抱起妹妹,对柴元娘略一颔首,“有劳掌柜的领路。”

        白鹭见自家姑娘领进两个人来,先是欣喜不已,暗道姑娘终于有掌柜的模样了,待看清谢奕的长相,惊喜登时变成了惊吓。

        早年间,她曾见过官家几次,那般的姿容气度,想不注意都难。

        眼前这个人,几乎就是年少时官家的翻版。

        老天,姑娘做什么把皇子引来,就不怕引起朝廷注意,平白惹麻烦?

        就算朝廷不屑于惩治落魄不已的姑娘,这家铺子姓柴的消息一旦流传开来,必招世人厌弃,那她们连最后糊口的生计都没有了。

        她表情的变化,悉数被谢奕瞧在眼里,却是不露声色,只轻轻摇着泥金折扇,听柴元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

        “拾掇几样新鲜果子来。”柴元娘支使走白鹭,亲自泡茶,“这茶摘于清明前,彼时绿芽初迸,匀齐成朵,泡出来的茶汤和西湖的水一样碧澄澄的。观其形,闻其香,饮一口,那香气一直从齿间舌尖流淌开来,连呼吸都带着香。”

        窗外柳荫婆娑,竹影沙沙,茶汤白色的热气在轻风中袅袅回旋。

        她正襟危坐,神色安然,不造作,不矜持,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如果忽略她眉间那缕淡淡愁绪,此间便另有一番避世索居的飘洒自然。

        谢奕略挑了挑眉头,端起茶杯,浅浅品了品,把另一杯推给妹妹,“不错,你尝尝看。”

        能让大哥说出“不错”的,味道定然极好。

        兰时饮了一口茶,幸福得眯起眼睛,显见很喜欢。

        “茶好,水好,手艺好,还要泡茶之人深谙茶趣,方能得一碗好茶。”谢奕忽道,“不知掌柜的是哪里人?这般深厚的底蕴,可不是坊间能养出来的。”

        柴元娘的手微微一顿,继而笑道:“不足挂齿的无名之辈,不敢污了小郎君的耳朵。”

        谢奕便不再追问了。

        柴元娘暗暗松了口气,若换做谢景明,必会当场戳穿她的来历,明褒暗贬讥诮一番,丝毫不会留余地。

        这位,比他父亲温和。

        小时候曾听祖父与父亲闲谈,为君者,要让人又敬又爱,又畏惧又离不开。

        那时她听得似懂非懂,官家毕竟离她太远了,能想到的也只是祖父的样子,威严慈爱,带着掌权者特有的高傲和固执。

        即便是后来的谢景明,也没有这孩子给她的感觉明显。

        谢景明面对她,从来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就好像官场上,关系不太好又不得不共同办差的同僚。

        似乎两人没有好好说过话,即便语气平和,言辞间也是针锋相对,谁也不肯放松警惕,唯恐掉进对方的陷阱里。

        一开始,二人中间就有一堵无形的墙,骄傲如她,相信对方会率先翻过来,结果看到的是对方渐行渐远的背影。

        如果当初她稍稍放下自尊,今日会不会有所不同?

        旋即她否定了这个念头——柴家一直想取而代之,再来一百次,她也无法取得谢景明的信任。

        于是垂下眼眸,掩去万千思绪,再抬头时,脸上复又笑意盈盈,“白鹭,把四样锦端上来。这是小店招牌茶食,二位尝尝。”

        说话间,白鹭已将四个碟子整整齐齐摆在桌上,柴元娘一样一样介绍,“盐津梅子,桂花糖藕,红枣山药糕。这是青团,正是清明节吃的点心,用艾草汁和糯米粉揉匀蒸熟,红豆沙的馅儿,又香又糯,甜而不腻,好吃得紧呢。”

        都是甜食。

        兰时很喜欢,谢奕只看着妹妹吃,自己没动。

        不期然的,柴元娘又想起一事,谢景明不爱吃甜,他的儿子是不是也不爱吃甜?

        因对谢奕道:“不知小郎君吃没吃过梅干菜烤饼,放在泥炉子里面烤,油香酥脆,甜咸微辣,完完全全把梅干菜的香气发出来了。”

        如此热情洋溢,把白鹭看得一愣一愣的,这还是她那冷清典雅的姑娘么?

        和其他铺面揽生意的老板娘没两样。

        虽然一直都默默吐槽姑娘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当姑娘真的放下身段招呼食客时,白鹭反而鼻子发酸,莫名唏嘘起来了。

        不,不对,姑娘看那二人的目光有点奇怪,不像对待食客,倒像看许久未曾见面的小辈。

        这个念头吓了白鹭一大跳,不敢深思,赶紧去厨房忙活了。不多时,梅干菜烤饼的香气弥漫了小小的铺面。

        果然,这次谢奕动了筷子。

        柴元娘轻轻吁口气,笑意浮上唇边。她倚在柜台旁,犹豫再三,终于开了口,“小郎君长得很像我一个故人,不知你是哪家的公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