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铅室法试制硫酸(2 / 2)

加入书签

“我借钱给你搞实业,哪知道你有没有把钱用到正事上?哪知道你有没有背地里偷我的钱?弹药厂办得怎么样,我要过去亲眼瞧瞧。”

伍菡这次来南宁,带来了三十一万两银票。这对杨烜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伍菡也非常慷慨,直接借给杨烜三十万两银票,自己只留下一万银票。

既然这样,杨烜便跟随廖坤,来到弹药厂硫酸试验场。

为了方便通风,硫酸试验场建在露天场地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铅室生产装置。为了提高硫酸产量,弹药厂共制成了五个铅室,每个铅室容积两立方左右。

正如廖坤所说,铅室法生产硫酸固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生成了更多的有毒物质。

杨烜等人还没靠近铅室,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华夏生产工艺落后,所造铅室并不精密,容易逸出有毒气体。

尽管这样,杨烜还是强忍不适,来到一处铅室旁。

工人知道廖坤是个大人物,却不知杨烜的身份。看廖坤对他毕恭毕敬的样子,便知杨烜是个更大的人物。

廖坤对工人们说道:“各位兄弟,大元帅来看你们了。”

工人们这才知道,竟是杨烜亲自来了,不免欣喜若狂。

杨烜伸手和他们握手,工人们却局促不安,用衣服擦拭了很多遍手,还是不敢和杨烜握手。

杨烜笑笑,主动握住一个工人的手。他的手实在是太粗糙了,又被硫磺、硝石等原材料熏得蜡黄。

杨烜心有不忍,对他说道:“老表,你在弹药厂里做工,真是辛苦了。”

那工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倒是旁边有个工头模样的人,看起来十分机灵,替他答道:

“大元帅,我们不辛苦。厂里管我们吃,管我们住,每个月还给我们一两银钱,我们很知足。”

廖坤在一旁介绍说,这些工人少部分来自兵工厂,大都是附近硫矿、硝矿里的工人。说话的工人,正是一处硫矿的矿头,被弹药厂选作铅室法生产一班班长。

那班长一脸赤诚,说道:“大元帅,以前我们在满清官府硫矿里做工,一年来累死累活,吃不饱、穿不暖,也赚不了几个子儿。

“工人处境悲惨,常常被硫磺、硝石所伤,简直连佃农都不如,不断逃亡。朝廷虽然废除了匠籍制度,但下面工人逃亡,地方官府仍然逼迫我们做工,却不给我们待遇。

“还是军政府好,管我们吃、穿、住,还给我们银钱。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此生还能有这等福份。大元帅放心,我们弹药厂工人一定用心做工,为黑旗军生产合格的产品。”

满清重农抑商,并不鼓励地方开发工矿。地方上没有工业,只有手工业,生产方式落后,矿主往往百般欺压工人。工人收入很低,工作条件又十分险恶。所以,满清工矿矛盾非常突出,不时有矿丁发动起义。

清廷无力解决这些矛盾,只得百般抑止工矿手工业,为此设置了严格的开矿条件、强行压低产品价格。

特别是硫矿、硝矿,涉及到火药生产,关系到地方稳固。朝廷强行压低火药价格,方便清军采购,抑止地方制造火药的积极性。

最后,一切成本都转嫁到矿工手上,使得当时的硫矿、硝矿工人处境极为悲惨。

除此之外,烧瓷器的窑户,挖煤的煤黑子,还有开采金银铜铁金属矿的矿工们,无不如此。

新宁公司弹药厂只需稍微提高一下矿工待遇,就能使工人们感恩戴德。杨烜心情沉重,忍不住暗自感叹:

华夏百姓吃苦耐劳,实在是太温顺,太容易满足了。他们如此辛苦,工作条件如此恶劣,理应获得更多的报酬。军政府主张为民谋利,理应让工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让廖坤找来几个矿工代表,询问工人有何诉求。工人们老实本分,对现状很满足,并不愿给工厂添麻烦。只有一个工人壮着胆子提出建议,说制造硫酸有害身体健康,看工厂能不能帮忙看病。

杨烜当即表示,要弹药厂负责为硫酸生产线工人免费看病,并提高工人伙食标准。

廖坤应命,工人振奋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