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饮马河内(1 / 2)
穷奇河大桥宛如一个扁担,把谅山新城、旧城连接到了一起。东路军先锋控制住穷奇河大桥,也就敲开了谅山的大门。
不久之后,步二师主力部队源源不断地开进谅山,攻下谅山旧城,清剿谅山周围的越军。在人数、装备方面,东路军对谅山越军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越军防线崩溃,残部退往河内。
从谅山到河内,有一百三十公里的路程。但这段路程地处红河平原,一马平川,越军更难防守。
历史上,河内长期作为越南的首都,一旦敌军攻破谅山,就能长驱直入河内。所以,军事上有个说法,叫做“下谅山而越王降”。
步三团在谅山短暂休整一天,补充了人马弹药,之后齐装满员向河内扑去。
此时的河内,在征越军海军陆战队的围困下,已经摇摇欲坠。
河内是一座历史古城,地处红河三角洲,从11世纪起就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交州、大罗、升龙、紫城等多个称呼。
其城始建于621年,为中国唐朝交州总管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辖下的宋平县。唐朝后期,河内又成为静海军节度使的驻地。
黎朝驱逐明朝以后,河内称为“东京”。1831年,阮朝明命帝定此地为陪都,见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称为“河内”,一直沿用到今天。
征越军海军在白藤江大败越南海军、华南海盗后,继续南下,溯红河而上,逼近河内。
在红河入海口的兴安、南定、海阳等地,海军与越军展开了交火。此时北圻经略大臣阮登阶已经病死,越军人心惶惶,海防废弛。
海军顺利开抵河内,开始清除越军设在水面上的障碍,派陆战队登陆摧毁越军炮台。
自从阮朝定都顺化后,旧都河内城防废弛,城墙年久失修。征越军海军逼近河内,以为河内指日可下,不想又起了变故:
阮朝壮烈伯、东阁大学士、南圻经略大臣阮知方,调任北圻经略大臣。他率领三万镇西军,接替死去的阮登阶,赶到河内主持战事。
阮知方原名阮文章,字含章,号唐川,阮朝大臣、名将。此人文武双全,原是吏员出身,凭军功步步高升,成为阮朝重臣。
阮朝曾入侵高蛮(今柬埔寨),仿照清朝对新疆、西藏的统治模式,在高蛮设置将军。后又仿照清朝改土归流,在高蛮等地设置府县。
为此,高蛮激烈反抗阮朝。阮知方就是在高蛮与阮朝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威震高蛮。绍治帝去世后,当今的嗣德帝即位,阮知方晋封壮烈伯、东阁大学士,为顾命大臣,1850年外放为南圻经略大臣。
这次阮登阶病故,阮知方临危受命,来到北圻主持战事。他手下的三万镇西军,长期与高蛮、暹罗作战,是阮朝“省兵”(地方军)中的精锐。
北圻的重心是河内,只要越军保住了河内,就能稳定人心,徐图再战。
所以,阮知方星夜兼程赶到河内,立即加固城防,传檄各地越军,要他们“设屯自守”。有阮知方主持战事,越军人心方始安定。
于是,在河内城外,征越军海军陆战队遭遇阮知方的镇西军,双方打了一仗。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纵横中南半岛的越南镇西军,被革命军海军陆战队当头一棒,打得损失惨重。海军陆战队一向无往不胜,却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后勤供应不及时,同样损失不小。
罗大纲亲临前线,见越军防守严密,敌众我寡,决定暂停攻城,先扫清河内外围障碍。等步二师从谅山来了之后,再集中兵力猛攻河内。
阮知方是个能吏,见多识广,曾多次受命前往江流波(雅加达)、新加波(新加坡)、槟榔屿、吕宋采办货物,知道西洋军队的厉害。
眼见征越军比西洋军队有过之而无不及,阮知方自知难敌,认为“彼利在战、我利在守”,檄令各地越军“以守为战、加筑屯垒”。
阮知方又仿效清朝的团练,下令在各地设置“山防衙”,任用当地士绅为“山防使”,命他们筹办武装、屯田自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