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怡和合并(2 / 2)

加入书签

麦莲顺着丁韪良手指方向,果然看到了几个英国人,正围着杨烜聊天。从他们的衣着、气质来看,这些人都是地位尊贵的英国人。

麦莲刚来中国不久,只认识其中两个人:英国公使文翰、英国驻广州领事阿礼国。他忍不住皱起眉毛,说道:“文翰不是说要去上海吗?怎么还留在广州?”

文翰留在广州,自然是有事情要处理。丁韪良不便说破,提醒麦莲:

“文翰左边那两个人,身着棕色西装的瘦高个名叫威廉·渣甸,身着黑色衣服的矮胖子名叫詹姆斯·马地臣。这两个人正是英商怡和洋行的创始人、老板。”

麦莲来中国时,曾在商船上做过中国方面的功课,知道威廉·渣甸这号人物。

威廉·渣甸早年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在公司鸦片船上担任随船医生。他从鸦片贸易中嗅到了商机,联手詹姆斯·马地臣创办了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曾是外国在华最大商行,曾经大力开发香港,史上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说。

不过,最令麦莲感兴趣的,是威廉·渣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作为”。

此人性格强硬、好斗,被广告人称为“铁头老鼠”。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时,威廉·渣甸跑回英国,煽动英国民众情绪,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华作战的决议。

此时的威廉·渣甸,却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垂头丧气地跟在公使后面。

丁韪良介绍道:“马地臣一向被渣甸的光芒掩盖,其实也不容小觑。渣甸和马地臣优点互补,配合默契。渣甸是个出色的战略家、强硬的谈判高手,马地臣则是个兢兢业业的职员、忠于职守的财务专员。

“两人对比鲜明,渣甸瘦高而马地臣矮胖;马地臣贵族出身,而渣甸来自于平民家庭;渣甸强硬、严肃,而马地臣坦率、活泼;渣甸以工作狂著称,完全是商业头脑,而马地臣爱好艺术、非常有口才。

“鸦片战争前,渣甸派马地臣回英国,游说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当时的英国外相,‘铁公爵’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非常蔑视马地臣,把他斥为鸦片贩子。

“渣甸只得安排马地臣回到广州,自己回到英国,发扬自己的好斗作风,激起了伦敦市民的民族情绪。战后,怡和洋行成为外国在华最大商行。

“去年秋天,伍崇曜状告怡和洋行侵权,怡和洋行败诉,被迫改名。在军政府的刻意打压下,怡和洋行在华夏一蹶不振,反而被美商旗昌洋行超越……”

听到这儿,麦莲也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美国原是英国殖民地,与英国曾经两度战争。

第一场战争是美国的立国之战,打败了宗主国英国,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

第二次战争即“1812年战争”,又被称为“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从1812年一直持续到1815年。

在1814年的奇萨比克战役中,英军攻陷华盛顿特区,把白宫、国会大厦、造船厂等公共建筑全都付之一炬,被美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丁韪良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说道:“专员先生,我最近听到风声,说越王正在秘密行动,推动怡和公司与怡和洋行合并。

“因为一直没有证据,不敢擅自向您汇报。您看越王现在与英国人混在一起,怡和公司与怡和洋行合并之事,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