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五宇号官钱案(1 / 2)
肃顺勇于任事,与咸丰交谈时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直抒己见,与那些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老臣们形成鲜明对照。
更难得的是,此人聪明绝顶,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一篇文章只扫一眼便熟记在心,正所谓“接人一面,终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经年能举其词。”
因此,咸丰很喜欢与肃顺交谈。肃顺则力请“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这些主张,“皆当上意,遂获心简”。肃顺也更得咸丰赏识,直至“入赞密勿,所言蔑不见听”。
“五宇号官钱案”,正是肃顺在户部尚书任上发现的一件大案。这桩案件,有着非常深刻的时代背景,牵连甚广。
太平军金田起义以来,清廷军饷开支浩荡,财政极为拮据。为解决财政问题,咸丰决定发行纸钞。具体来说,就是由户部设立宝钞处和官钱总局,发行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也好,大清宝钞也好,本质上都是没有硬通货支撑的废纸,并不受民间欢迎。
为了强行推广这些钞票,户部奏请在京城内外设立官银钱号,即乾豫、乾恒、乾丰、乾益,俗称四乾官号,发行以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卯钱为票本的银钱票。
四乾官号发行的银钱票,主要用于发放八旗官兵粮饷,坑得是满人自己人,对社会的影响不算太大。
到了1853年,革命军在岭南坐大。清军既要防太平军,又要防革命军,财政更加紧绌。咸丰见暨南军政府发行法币,又得到广东商人的鼎力支持,自然是分外眼红。
以咸丰的见识,自然不懂得信用货币,更不懂得现代金融。病急乱投医,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咸丰决定引入商人,借商人发行纸钞。
1853年春,商人白亮、刘宏振呈请捐助钞本,承办钞务。“自古行钞,未有借资于商力者”。但此时的咸丰已经六神无主,完全顾不得祖宗家法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白亮、刘宏振二人的奏请。
商人的介入,直接打开了财政贪腐的潘多拉魔盒。
同年秋,由商人投资的五家官钱号开机印钞,即宇升、宇谦、宇丰、宇恒、宇泰,合称“五宇官号”。这是大清帝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洋人对此极为欢迎。
要知道,著名的英国渣打银行也只是在1853年初建立的。洋人认为,“五宇官号”将会成为大清帝国财政管理的得力工具。大清吃到甜头后,一定会投入重商主义的怀抱。
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五宇官号甫一成立,便大量滥发面额巨大的新币,导致官号银钱兑换资本空虚,迅速演成了“钱重票轻”的窘局。纸钞贬值严重,信誉每况愈下。
满清滥发纸钞,不仅没有纾解财政,反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日用品的价格,也迅速飞涨。贪官污吏和奸商乘机勾结,强迫流通钞票,“侵占挪用,拒收买抵”,从中牟取暴利。
清廷发行纸钞失败,恶果完全转嫁到了百姓头上。根据当时的记载,“五城内外兵民不下数百万户,各粮行抬价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
这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清廷想借发行纸钞解决财政难题,却根本不作认真的准备。户部无人主持此事,反而委托给几个居心叵测的商人。
官号发行纸钞毫不计算白银储备,亦不管存银之多寡,只知道盲目印钞。白亮、刘宏振两个始作俑者的商人,知道纸钞发行出了纰漏,想暂停发钞。
然而,战车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各级官吏都从纸钞发行中发了财,白亮、刘宏振想停止发钞都不行了。
肃顺担任户部尚书时,纸钞贬值极为严重。京城以外的官商绅民,纷纷拒收纸钞。而当时的户部堂官,却还在尽力遮掩此事。
近代史学家评价肃顺,“治事之猛,识别之精,不避权贵,尤不顾八旗贵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当时的反对派则说他“屡兴大狱,窃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贼害,怨毒繁兴。”
不管怎样,肃顺为户部堂官,勇于任事,又蒙受咸丰赏识,决心彻查纸钞信用崩盘的始末。
他从官钱总局和“五宇官号”查起,发现五宇官号的欠款与官钱总局存档严重不符。顺着这个线索,肃顺刨根究底,调来刑部侍郎陈孚恩等得力干将,将整个户部掀了个底儿朝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