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柏葰斩立决(1 / 2)

加入书签

惇王接过宝可手中的信纸,只见上面的字迹非常潦草,显然事出急切,写信人非常着急。内容是:

“柏葰身任大臣,且系科甲进士出身,岂不知科场定例?竟以仆役干请,辄即撤换试卷。若使靳祥尚在,加以夹讯,何难尽情吐露?

“既有成宪可循,即不为已甚,就所供各节,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泪!着照王大臣所拟,即行处斩……

“嗣后科场大典,秉文衡者,皆当洁己虚怀,杜绝干请。应试士子,亦各立品自爱,毋蹈夤缘覆辙。”

惇王大惊失色,说道:“这是皇上的谕旨?”

宝可对道:“没错。早朝过后,皇上召开御前会议,专门研究柏葰的生死。会上,肃顺疾言厉色,极力主张维持原判,把柏葰斩立决。

“肃顺说,‘科场为抡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严。自来典试诸臣,从无敢以身试法者。不意柏葰以一品大员,辜恩藐法,至于如是!’

“大清两百多年来,从未公开诛杀过当朝大学士。何况,柏中堂清廉持重,罪不至死。皇上本来无意杀柏中堂,都是肃顺从旁教唆。”

惇王粗中有细,朝左右看了一眼。鹤年堂位置绝佳,是菜市口观刑的最好地点。但因惇王在场,官绅百姓都不敢进入鹤年堂。

宝可堪称是恭王最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无事不商,到了可以互开玩笑的地步。

京城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有一次,宝可与恭王一起游西山。宝可临时上厕所,恭王等得颇不耐烦。见面后,恭亲王便笑问道:“往何处撇宝去?”

“撇宝”二字,是当时北京文人对如厕的谑称。宝可针锋相对,答道:“哪里,是出恭。”

在惇王看来,宝可的话就是恭王的话。肃顺当权,排挤恭王、惇王。惇王无意争权,对此无所谓。但恭王精明强干,忧心国事,对肃顺极为不满。

惇王愣在原地,一股悲痛之情涌上心头。正在这里,惇王府中一员心腹急匆匆地赶到了鹤年堂,把一纸密文递交惇王。

打开一看,正是咸丰坚持诛杀柏葰的谕旨,与宝可带来的内容一致。

惇王叹道:“皇上如此坚持,柏中堂可就永远翻不了身了。”

宝可心里一动,对惇王增加了一分敬畏。都说惇王粗疏,其实他心里明白得很。刚才这番议论,见得极远,就连宝可都暂时没有想到。

惇王的意思是,甭管肃顺是否教唆,咸丰坚持杀柏葰,也就给柏葰以盖棺定论了。就算咸丰驾崩了,后人想为柏葰翻案,新皇帝也不敢推倒先帝的定论。柏葰,也就永远无法翻身,永受唾弃了。

正在宝可暗自感叹时,惇王又问道:“锐卿,你读书多,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本王考考你,本朝科场弊案,可有与柏中堂相似的先例?”

听惇王喊自己的表字,宝可备感亲切,略一思索,答道:“康熙五十年,曾在江南乡试有过一场科场案,史称辛卯科场案。江南人才最盛,自古盛产举子。

“这年九月发榜,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句容县王曰俞所荐之吴泌、山阳县知县所荐之程光奎皆文理不通,于是舆论大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