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攻克永州(2 / 2)

加入书签

105mm舰炮使用穿甲弹可以对付普通砖石城墙,使用杀爆弹可以对付普通夯土城墙。

1848年,中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水,由此而引发了天地会起义、太平军起义等一系列事件。当时的湖南,很多城市的城墙被洪水泡得坍塌,永州亦不例外。

太平军金田起义后,从广西进入湖南,专意金陵。直到那里,湖南各城市的城墙仍未修缮。当年太平军之所以奇袭长沙,也是听说长沙城墙坍塌,足以乘虚而入。

虽说永州乡绅集资修缮过城墙,但当时经费紧缺,维修城墙应付差事,修缮得并不彻底。

革命军使用105mm主炮,配以爆破弹轰击城墙。于此同时,两干多名陆战队员,在炮火掩护下,登陆湘江东岸,在西门外建立了迫击炮阵地。

随即,陆战队挑选了一百个敢死队员,人手一支步枪、一支手枪,抬着云梯在西门外的屋宇残骸旁待机。半个小时后,在炮火的轰击下,永州城墙西门处坍塌,出现一段五十米长的缺口。

湘军守将吴坤修试图指挥城内军民填补缺口,但革命军战舰上的炮火又猛又准,城内军民无法靠近城墙缺口。无奈之下,吴坤修只得在附近城垛部署火炮火枪,预作抵抗。

陆战队没有重火器,负责攻城的第二联队只有32门40mm迫击炮。迫击炮连迫近西门缺口,使用开花弹轰击城头上的湘军,对湘军士兵造成很大伤亡。

敢死队则迅速行动,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向缺口处猛冲。他们把云梯架在护城河上,爬过云梯,逼近至城墙缺口五十米处。

直到这时,迫击炮炮火掩护才停止。一百多名敢死队员一拥而上,通过缺口冲上永州城墙。

吴坤修也不怂,指挥彪字营抵御革命军敢死队,两军短兵相接。

湘军人多,革命军人少。眼前湘军潮水般涌了过来,敢死队长大喝道:“成三三制队形,先用手枪,给我狠狠地打!”

三三制队形,是革命军的重要战术原则。每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三人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进攻、掩护、支援。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

每三个小组为一个战斗班。班为基本战术单元,由班长统领。

每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以排长为统领。

这种三三制战术,适合近战突击,被杨烜命名为三三制战术,取材于四野在解放战争时的战术经验,由杨烜亲自教授给革命军。

作战经验表明,三三制战术可以在进攻、支援、防护上取得最优效能,在冲锋、巷战时屡试不爽。

陆战队敢死队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在三三制战术的加持下,一百人发挥出三四百人的效能。

一百多个敢死队员,纷纷掏出手枪,对着当面的湘军猛烈射击。左轮手枪可连续发射,每个弹仓可容六子弹,是革命军近战的利器。

密集的手枪弹雨后,湘军撂倒一片。敢死队趁机爬上两侧城头,扩大成果。他们打完了一个弹仓,来不及换弹,便换步枪与湘军交战。步枪上提前装有刺刀,即可与敌白刃战,也可用子弹射击敌军。

城墙下,更多的陆战队员,携带着木板,在云梯间搭了个简易桥。陆战队员纷纷涌入城墙缺口,加入了混战。

纵使吴坤修的湘军拼死抵抗,也挡不住陆战队员的进攻。湘军武器不如革命军,战术不如革命军,根本就挡不住如狼似虎的革命军。

湘军无法封堵城墙缺口,陆战队员如潮水般涌入永州府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