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回环轰打法(2 / 2)
都兴阿的吉林马队攻下六安后,立即在城内展开抢劫。连续几个月高强度作战,八旗官兵精神高度紧张,好不容易攻下一座城池,自然要大肆抢劫。
这种情况下,八旗军纪荡然无存,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拦不住他们。
都兴阿自诩知兵,允许官兵抢劫一日,以便提振士气。多隆阿却严于治军,不许麾下的黑龙江马队进城,在城外扎营策应都兴阿。
果不其然,革命军援军很快抵达六安。不过,他们并不急着救援六安,而是在六安城以西扎营,从容构筑防线。
多隆阿为人慎重,规定每次作战前,都要留足三成部队留守大营。盖因大营为全军的庇护所,必须达到“深沟高垒”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营寨的设立要满足三个条件:“粮路无虞”、“声援联络”、“敌不利于围攻”。
大营未建好前,官兵绝对不准休息。哪怕敌人在百里之外,一时半会攻不过来,也不能暂停修建大营。同样,在遭遇敌人时,哪怕敌军的火炮已经可以打到他们的阵地上,部队也不能在建好营地前全军出击。
多隆阿压根就没准备在六安大动干戈。没想到,都兴阿这小子没有领会他的意图,进攻六安非常热心。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都兴阿竟然真的攻下了六安!
明明是好事,多隆阿却越想越不对劲,一面通知都兴阿立即整备兵马,迎战革命军,一面亲点兵马,向革命军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多隆阿号称湘军名将,平常指挥作战时,所部防御大营非常谨慎,进攻作战却很勇猛,擅长“进步连环法”战术。
所谓“进步连环法”,脱胎于绿营名将向荣发明的“回环轰打”战术。
向荣曾是杨烜祖父杨遇春的部将,一生戎马。他是杨遇春的同乡,都是四川人,因而受到杨遇春的赏识,从一名小兵,最终爬到江南大营统帅。
回环轰打法,要求长官以本人的亲兵和精锐充当预备队,逼着手下的士兵一队挨着一队上前射击。如果前面的部队被敌军冲击战败,排在后面的中队就接续向前,成为前队。第三个序列的后队,向前变为中队。
长官率领预备队在后,不断收拢败兵,变成新的后队。如此循环往复,保证部队射击连绵不断。
“回环轰打法”是一种看似消极,实则相当有效的战术。这种战法看似新鲜,实则与洋人的“线列射击”(排队枪毙)战术相当类似。
清军废弛已久,军队战斗力低下。“回环轰打法”可以防止清军不战自乱,逼迫士兵不断前进。然后,清军再借助火器上的优势,不断轰击敌人。
在与太平军对抗时,向荣屡战屡败,却也屡败屡战。众多同袍一败涂地,向荣却借助“回环轰打法”保住了部队,一路追杀太平军到天京城下。
日后,向荣战败,江南大营也灰飞烟灭。他发明的“回环轰打法”却在湘军手中发扬光大,演变成了“进步连环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