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歼灭满洲马队(2 / 2)
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可以带着骑兵轻松越过铁丝网。北方盛产战马,黑龙江马队的战马征战南北,跨越铁丝网不成问题。六安守军人数有限,构筑的壕沟也很简陋,不足以阻碍满洲马队。
八旗兵相继突破两道防线,冲至革命军阵前。六安守军不顾敌我力量悬殊,英勇迎战。配属的三百多名民兵骨干,亦踊跃向前,火线参军,围堵缺口。
革命军已经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动员办法。平民因“均田免赋”获得土地,对拥军支前工作十分积极,踊跃奔赴前线,从事运粮、看护等辅助性工作。
战况紧急时,营以上部队就有权限简化征兵程序,吸收民兵积极分子参军入伍,俗称为“火线参军”。
革命军人马不多,却有一支庞大的民兵队伍。对于广大民兵来说,能够“火线参军”,成为一名革命军现役军人,是一项非常珍贵的荣誉,也是一个难得的人生机遇。
六安守军装备落后,人马不多,却作战英勇,迟滞了八旗攻势。在黑龙江马队的猛攻下,六安守军损失了一半以上人马,却死战不退,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
援军正是革命军骑兵师。他们骑着战马呼啸而至,按照地上的标记,小心避开铁蒺藜,出现在六安守军的背后。
野战骑兵师的战斗力,可比安徽守备师强太多了。革命军士气大振,顶住了黑龙江马队的突围。
当晚,革命军援军则不断开到六安,对满洲马队形成合围之势。第一军副军长杨田,带领着步一师骑兵团、近卫团骑兵团,来到六安城西。李鸿章率领着暂编步兵旅骑兵团,也来到六安城东。
除此之外,骑兵师、暂编骑兵旅、海军陆战队也源源不断地开赴六安。
八旗兵人心惶惶,都兴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频率吉林马队从六安城内撤出,前来投奔多隆阿。
多隆阿指责都兴阿误事,都兴阿则毫不示弱地回击多隆阿,说多隆阿不该进攻六安。
最后,还是穆图善做和事佬,说道:“礼帅、直公,事出紧急,在此争论徒劳无益。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必须趁粤匪没有到齐,连夜突围,方有一丝生机。”
多隆阿、都兴阿只得搁置争议,各自突围。多隆阿率领黑龙江马队向北突围,都兴阿率领吉林马队向**围。
生死关头,穆图善私下拦住多隆阿,向他献议道:“礼帅,不如由我率领黑龙江马队主力,举起礼帅旗号,以吸引粤匪主力,向北突围。请礼帅挑选少量精骑,择小路突围,为大清保留一丝火种。”
多隆阿热泪盈眶,说道:“好兄弟。我们同袍多年,要死也应当死在一起。”
穆图善却慨然说道:“大清可以没有我,不能没有礼帅。”
多隆阿却凄然一笑,说道:“我如果没了部队,还叫什么礼帅?临阵脱逃,对武官来说向来都是重罪。我宁愿与部下同生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革命军这边却从容多了。第一军副军长杨田指挥各路兵马在六安城外层层设防。李鸿章第一次指挥步兵暂编旅作战,正思报效。近卫师为全军精锐,却一向缺少上战场的机会,官兵个个摩拳擦掌。
当晚,八旗兵拼死突围。革命军依靠铁蒺藜、铁丝网拼命堵截,把八旗兵封死在包围圈内。
多隆阿见大势已去,只得带领少数亲信突围出去。其他满洲马队在穆图善和都兴阿的带领下,坚持了两日。除少数旗兵投降外,其余人马大部被歼。穆图善战死,都兴阿自杀殉节。
至此,东南战场上,清军主力已被全歼,清廷在东南已无可用之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