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 化肥发展进程(1 / 2)

加入书签

其实早在几年前,华国就已经有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化肥了。

不过华国机械的铸铁能力较弱,所以用铸铁打造的大型合成塔无法制造。

可是国外那时候已经能制造出直径达2米大型塔,而我国只能造400毫米,相差甚大。

所以,当时主要的机械设备以小型为主。

合成氨生产则需要大型的效率高、能耗低的设备。

其中还要用耐压的钢材,而我国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机械化条件,耐高压的钢材数量也十分有限。

不过有一家化工厂的技术人员另辟蹊径,他利用石灰窖气和氨反应制作出了碳酸氢铵。

虽然其产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但是这个实验的成功却表明生产碳酸氢铵可能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

不过其他的技术人员并不放弃生产碳铵、硫铵、尿素、氯化铵几种主要的氮肥。

可惜,结果不尽人意。

他们发现以目前我国的制作条件和制作工艺来说,唯有生产碳酸氢铵才是最符合我国当下国情。

而且各个实验表明,碳酸氢铵也具有较好的肥效。

因为碳铵是生产过程工艺最简单也最容易操作的氮肥品类,只需要煤和水两种原料。

领导们提出在中国大力发展碳酸氢铵,并在全国选择了第一批试产单位。

由此,生产设备相对简单的碳铵顺势而生,并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氮肥品种。

报纸上表面,到了1964年的时候,华国生产氮肥厂家发展到差不多有五十家左右。

(注: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只是生产能力还是供不应求,每年成氨生产能力差不多只有九万吨。

九万吨,跟四十万吨相差实在是太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