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谋划全市机构改革(2 / 2)
副书记胡忠强感叹道:“书记高瞻远瞩,把机构职能压缩到了最优化。不过很多单位都将成庞然大物,比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面临着几个局长争取一个位置,怕是要争破头。还有,那些被合并单位的局长、副局长的安排也是个大问题,副局长还好说,继续当他的副局长,可能会出现十几个副局长的局面,局长怎么办?难道也去当副局长,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王鸿涛说道:“胡书记考虑的很到位,精简34个单位,确实会有一百多个副厅级、正处级干部的安置。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副职进新单位继续当副职,正职组织集中安置。一定会出现一个单位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副局长,不打紧,超编就超编,国家允许,这是改革必须承担的苦果。但是我们还要遵循机构改革的原则,超编单位不允许招考、调入、提拔,等什么时候彻底消化超编现象,才可以补充新鲜血液,这也是国家出于长远考虑。按照国家的规划,每个省、市、县给你定编定岗定人数,现在是会有大量的超编现象,但再过十来年,我们的财政供养人员就能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这也是一种纠错的行为。更何况,对于其它地市,超职数配备领导是个问题,但是对长安市来说问题不大,纪委现在还‘双规’着500多个副厅级、处级干部,我们反而会有大量的空缺需要提拔干部,通过组织的调配,一次性解决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的顽疾。”
王鸿涛的话让有些领导唏嘘不已,那500多个领导很多都是朝夕相处了多年的朋友、同事,看来基本上都完蛋了!现在连求情都不是时候,而且这位书记的反腐历程,差不多也传遍了全市,很难、很少有人从他手上完好无损的,基本上都判了,确实能空出来大量的领导岗位,但为什么就不得劲呢?难道是怕哪天轮到自己吗?
王鸿涛问道:“大家有什么想法、建议都可以谈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力争让长安市的机构改革方案有操作性、可能性、科学性,方案要中、省批准的。”
常务副市长张新文问道:“书记,有些单位撤并,可能只能会划分成几分,比如盐务局,行业管理会划分到工信局,但是市场监管这一块按照政策要划入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毕竟一个单位的职能职责很多,而且有好有坏,可以给这个单位,也可以给那个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我想中间扯皮的事不会少。”
王鸿涛点了点头说:“张市长这个问题提的很及时,大方向我们要参照中、省的职责划分,具体情况等编办把25个行政单位的‘三定方案’初稿拿出来后,咱们上常委会讨论,必须要结合长安市实际,遵循有利于工作的原则。”
编办主任李锡文请示:“书记,合并后,有些单位的行政编制会超编,比如一个单位有15个公务员编制,但是合并后可能会有30个领导,但是领导编制就十几个,超编这些人的待遇和岗位怎么处理?”
王鸿涛说道:“还是那话,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来是什么编制、待遇,级别不变、待遇不降,所有的继续保留,一定不能出现在改革中某些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让有些人从中受益,引起大家的不满,我们要一把尺子过,公平就是力量。”
胡昊说道:“其实,机构改革最终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减少领导职数,减少人员编制。机构改革后,暂时可以超编,以待日后慢慢消化,但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还是25个职能局领导的选配,副局长我们可以全部用,但59个局长变为25个局长,刚才书记说纪委带走了一些人,我算了下,带走了7个局长。所以,就变成52个局长压缩到25个局长,有27个局长要安置,我想尽可能的妥善安置。”
王鸿涛点了点头说:“市长讲的很到位,县区还有一些位置空缺,可以选派一批局长下去,剩余的先去新单位做第一副局长,列为市委重点考虑对象,有新岗位空缺优先选择他们。另外,中央‘三项机制’明确规定,即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那些局长也要服从组织分配,不得讨价还价,耍情绪、闹脾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否则,违者必究。没点党性原则,还想当领导?我看当干部都不是好干部!谁要有意见,你们直接让他来找我,我来给他解释。”
最后,王鸿涛说:“今天大家的发言都很好,能集思广益,及时查漏补缺,工作就应该这样,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下面我提三点要求,第一、组织部牵头,编办具体落实,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尽快拿出机构改革方案,在市政府的指导下拿出25个行政职能局的‘三定方案’,再上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第二、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做好相关单位领导干部的解释、安抚工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扯皮,拖延机构改革的时间;第三、时限要求,机构改革方案必须于2周内出台,机构改革必须于1个月内完成,人员必须到岗到位,架子搭起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在慢慢解决。既然非改革不可,要做就做第一,我们来当个全国最快完成机构改革的城市。”
会后,机构改革的消息火速传遍了全市,引起了广泛热议,干部们没什么感觉,只不过换个单位继续工作,领导们尤其关注。所以,从古到今,改革大多数针对的都是领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