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燕北忠义四十万,愿公早渡河,剑指中原北!(2 / 2)
“嗯!冯吉之前,在北地,是个猎户,年轻时,是能搏虎杀熊的,可惜后来,上战场,瞎了一只眼,再也没办法,搭弓射箭了。”
张达的声音,在此时一顿,随后像是又想到了什么,继续幽幽开口。
“临安之乱,大概持续了两个月!”
“本来官家暴毙,又死了这么多官吏,朝中重臣,王朝倾覆,原本都是有可能的。”
“幸亏,官家“临死之前”留下的诏书,足够多。”
“事无巨细,皆有交代。”
“临安城内,稍微有点权势,可能趁机作乱的臣子,又都被杀的干净。”
“所以新皇的登基,反倒意外的顺利。”
“不过新皇毕竟年幼……按照道理,为稳定朝野,诸军主将,这时,本应该面圣回朝。”
“但偏偏,先皇,还有诏书,分给朝野外,各路大军诸将。”
“诏书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金军势危,宋军,切不可,掉头回转,应竭力北伐,痛打落水狗,收复山河,迎新圣还于旧都。诸将,勉力,勉力……”
张达说到这里时,实在没忍住,回头看了林珏一眼。
林珏则不自然的抬头望了望天空,又低头看了看地上,田野间的青苗。
张达看林珏这幅样子,也没有为难他,而是继续低声。
“有了这些诏书。”
“诸军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尤其是刚攻占开封的岳家军。”
“就要趁着这个时机,渡过女娲河,收复中原。”
“不过可惜,当时兵线毕竟被拉得太长,诸军传令,又有延时,新皇登基之后,虽然有先皇遗诏,全力支持北伐,但是朝中大臣,死得太过干净,新的官吏一时提拔不上来,令行难以向下传达,粮草调度,成了当年的大问题。”
林珏闻言,微微皱眉。
这个问题,他当时有考虑过,但是当时时间紧,他没来得及,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新的诏书。
“该死的,还是大意了。”
“岳家军,没有因为这件事,功败垂成吧!”
张达回头,深深的看了林珏一眼,眼神带着难言的深意。
“这倒还好……”
“虽然粮草调度困难。”
“但是岳帅,本来也没想着,一次就能直捣黄龙,把金国覆灭。”
“收复开封,本就已经完成了岳帅的那次北伐的大半计划。”
“但渡过女娲河,是宗泽将军遗愿,渡河也可振奋军心,几番考虑之下,岳帅决定渡河,再占一城,到时,此城可与开封,城掎角之势,作为前哨。”
“不过当时,岳家军,虽然兵马振奋,但是粮草已经匮乏,那场渡河之战,立功最大的,不是岳家军,而是北地的民间抗金义军!”
“也就是岳帅,通过实施“连结河朔”之谋而获得的“奇兵”。当年北伐,岳家军,本就是兵分三路。其中两路为“正兵”,一路东指汴京捕捉金军主力;另一路分兵西向,收复中原西部的同时,还担负着遮护岳家军主力侧后方,隔断西线撤离喝部与中原战场联系的任务。”
“还有一路,就是岳家军忠义军军官梁兴、赵云、李宝、李兴、孟邦杰、赵俊、乔握坚等人率领的敌后义军。”
“这部分兵马具体又分为四路:李宝转战京东兴仁府一带;孟邦杰、李兴经营京西,分别攻克永安军和中原诸县,后又与岳家军郝政部并力攻克西京洛阳;赵俊和乔握坚攻略燕北,收复庆源府;梁兴和赵云则第三次入太行山,联络各处忠义社兵马,陆续收复垣曲、王屋、翼城、沁水等河东、北州县后,深入汴京城后方的怀、卫二州,进军途中还击溃了高太尉所部一万五千多人,杀敌近八千。”
“当年,绍兴五年,岳帅,和我们所描绘的——“相州之众,尽结之矣。关渡口之舟车与夫宿食之店,皆吾人也,往来无疑,宿食有所。至于彩帛之铺,亦我之人,一朝众起,则为旗帜也。今将大举,河北响应,一战而中原复矣”的图景,在五年后,竟然都成为了现实。”
“燕京以南金军号令不复行的局面之所以能出现,这些敌后义军功不可没。”
“当年燕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张达一边走,一边仰着头。
神色感慨。
似乎看到了当年,北方山河,尽是岳字旗的场景。
林珏也听得入神。
在后面,没忍住低声喃喃。
“那……成功了吗?”
张达再次扭头看了一眼林珏,那张苍老的脸上,这一次,终于带起笑容。
“自然!”
“岳家军,岳帅,一马当先……飞过女娲河!攻下封丘!剑指中原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