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三章 决心(1 / 2)

加入书签

大秦都城长安,连日来都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紧张亢奋的状态之中。

自入春以后,每日从大秦各地赶来的大秦将领络绎不绝。他们率领着亲卫骑兵从长安各处的城门飞驰而入,在长安的大街上疾驰呼喝,给所有人带来一种恐慌不安的情绪。

他们都是被苻坚从各地召集前来询问事务征求意见的。所问之事自然是关于兵马募集准备的情形,以及询问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对晋国的进攻的方略的看法和意见。

事实上,从去年初夏彭城失守之后开始,大秦皇帝苻坚便已经开始琢磨要尽快发动对晋国的进攻这件事了。他已经无法容忍晋国和自己对抗,阻挠自己一统天下的夙愿了。他的耐心已经消磨殆尽了。

二十年前,当他发动政变诛杀堂兄苻生夺取大秦之位的时候,他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王猛在时,他尚能耐住性子徐徐图之。王猛的策略也确实让他有所进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的帝国确实已经一统了北方,成为强大的帝国。现在,只有最后一个绊脚石在那里,又臭又硬,令人头痛。

原本,苻坚还是打算听从王猛临终前的劝告,不必操之过急。先整肃内部,强大大秦,准备充分之后再发动对晋国的灭国之战。正因如此,他才同晋国签订了三年和议,便是要休养生息,进行军事上的准备。

去年,慕容垂得到了绝密情报,大秦攻克襄阳,剑指荆州,这让慕容垂突然看到了成功的可能。但随后北府军和东府军的联合进功却让一切功败垂成。

彭城失守,让苻坚很愤怒。他不能怪苻融,当初调集关东兵马攻寿阳的时候,苻融便警告过自己。苻融说,关东兵马一旦调动,彭城一线必然空虚。若敌攻彭城,或从北徐州突进,则关东必危。

但是苻坚没有听他的,因为荆州桓豁的兵马被吃掉大半,襄阳也攻下来了,这个机会太好了,诱惑力太大了。如果不抓住这个战机,恐怕要后悔。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令苻坚后悔的决定。若只夺襄阳作为进攻的跳板,而不图谋太大的话,那么,彭城不会失守。关东也不至于陷入如今这种尴尬的境地之中。

苻坚赐死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苻忠,不是因为苻忠该死,而是他只能作为彭城之战失利的替罪羊。为苻融替死,也为自己的决策当挡箭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战后,苻坚做了总结和反思。他得出了两个结论。

其一,进军襄阳并成功夺下之后,那确实是个好机会。调动关东兵马攻寿阳撕开更大的缺口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关东之地的兵力太少。一旦调动便形成兵力空虚,便被钻了空子。若是兵力充足的话,便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二,自己低估了晋国在徐州和广陵的两只新军的战斗力。北府军和东府军的建立和大张旗鼓的招募兵马的行动苻坚是知道的。苻坚将这种行为视为笑话。这是病急乱投医,临难抱佛脚。两只新军刚刚成立不久,能有什么战斗力?彭城乃坚城,遭遇进攻只需坚守几日,援军便至。

可谁能想到,结果却和苻坚的想象完全不同。他们不但攻下了彭城,甚至以几千兵马堵住了留县救援通道,令毛当这样的大将吃了败仗。连儿子毛凤都死在了留县。

至于毛当禀报说,留县的守军用了一种不知名的兵器,天雷滚滚,地火焚烧,甚为恐怖。这样的说法,自然不可能被采信。毛当越是竭力描述,则越是被其他人看作是为自己的战败找理由。苻坚当然也不信这样的话。

北府军和东府军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事实证明,自己想拖延时间,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而同晋朝和议的行为,恰恰给了他们募兵练兵建立兵马的机会。时间越长,也不知有多少支新军冒出来。

再过几年,又冒出来什么西府军南府军的,那可就麻烦了。

反思的结果就是,第一,要迅速募兵,增加兵力。第二,要迅速的发动对晋国的进攻,不能再等下去了。夜长梦多,再等几年,晋国的兵马将更多,实力将更强。

当然,苻坚并非不知如今大秦内部的情形。身为大秦皇帝,他知道自己的家底。

大秦虽然一统北方,空前强大。但是这强大的外表之下,内部其实甚为空虚。内部的一些问题尚未稳定,而连连征战造成的人力和物资钱粮的巨大消耗也甚为严重。

募兵,钱粮何来?人力何来?会不会激起内乱?有没有会乘机生事?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