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大明的恩情(1 / 2)

加入书签

右议政柳成龙与吏曹判书李德馨这两个南人党骨干回到住处后,就“林泰来四条”一直商议到半夜。

最后李德馨下决心道:“先答应了他再说!”

柳成龙“疑惑”的说:“什么叫先答应?”

李德馨分析说:“现在我们其实别无选择,如果不答应林经略的条件,而其他党人又肯答应,那我辈就彻底被动了。

所以现在只能抢先先机,将林经略的条件答应下来,以获取林经略的全力扶持!

反正国土尚未收复,那些条件不用立刻兑现。至于将来的事情,等到将来再说!”

这意思就是,先把好处捞到手里,以后实在不行就再想法子抵赖。

于是柳成龙叹道:“即便是饮鸩止渴,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及到次日,柳成龙和李德馨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再次去经略幕府拜访。

但是到了大门外,却见西人党首领尹斗寿从里面走了出来。

柳成龙和李德馨心头一紧,不知道尹斗寿和林经略谈了什么,或者说谈成没有。

但他们也很清楚,就算是上前询问,尹斗寿也不会明确回答。

故而两人只是在大门与尹斗寿对视了一眼,就一言不发的错身而过。不直接厮打起来,就算是南人党和西人党对经略幕府的尊重了。

柳成龙和李德馨进入幕府时,却见身穿麒麟服的林经略整装待发,便问道:“经略大人这是要去哪里?”

林泰来答道:“正要去拜见贵国王上,问候起居,以彰示我大明之礼数周到。”

李德馨:“.”

林经略你对“礼数周到”这四个字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作为数次打交道的“远接使”和“接伴使”,他可太明白林经略的外交礼数了。

不过柳成龙听到林经略要去见国王,就连忙说:“昨日所说四条,我答应了!”

林经略与王上会见,肯定要交流军国大事和合作事宜,正是顺便推荐自己上位的绝好时机。

林泰来看着柳成龙,“这四条是昨天提出的,你今天才来答应,那就要再增加一条!司法权!

在朝鲜的明国人如果犯了事,只能由明国官员根据大明律例审判。”

柳成龙稍稍愣了愣,怎么还有临时增加的?

林经略不怀好意的说:“怎么?你又要回去考虑?”

“不必再考虑了,我个人全部答应!”柳成龙咬牙说,“只要我能执政。”

他很清楚,如果这次再不答应,说不定下次又要增加一条!反正驻军、港口、关税、开矿都答应了,也不在乎再多一条司法。

柳成龙本以为,林经略会让自己写个字据之类的,但是并没有,林经略似乎就是要一個口头约定。

“我知道了,等下我见到贵国王上时,会推荐你辅佐天兵。”林泰来淡淡的说。

从幕府出来,林泰来便前往公馆,会见朝鲜国王李昖。

“殿下昨日睡眠如何?饮食能否习惯?”林经略象征性的问候说。

李昖很政治正确的答道:“受大明天朝庇护,终于可得一席安枕。”

“唉!”林经略叹了口气,“殿下倒是睡得安稳了,但我却忧思难眠。”

李昖无语,有这样聊天的么?这话让别人怎么接?

不过寄人篱下的李昖还是问了句:“不知忧从何来?”

林泰来再次叹口气,答道:“每每想到,未来一年需要耗费至少三百万以上银两,不得不忧从中来。”

李昖:“.”

即便他是朝鲜国王,三百万两银子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竟有如许多?”李昖不得不质疑了一句。

林泰来立刻接话说:“殿下安坐,请听我列出计算,动用十万兵力东征究竟耗费几何。

首先就是粮草,先前与李德馨会商过,一年需运送八十万石粮草到朝鲜。把成本往少里算,就折算为一百万银两好了。

然后是官军饷银,每人月饷一两,每月衣帽银、犒赏银等算五钱,合计每月一两五钱.

这样每人一年饷银十八两,十万兵就是一百八十万银两。

所以只粮草和饷银加起来,就已经是二百八十万两了。

再加上其他项目,比如战马损耗、阵亡抚恤、骡马购买、紧急造船等等,一年三百万两已经是说少了!

我大明耗费这数百万两银子巨资,可都是为了殿下!”

扛不住这么大恩情的李国王很想装聋,大声说“听不见”,但是林泰来就差把数字糊到脸上了,躲都躲不开。

他只能说句不要钱的片汤话:“大明皇帝陛下之深恩厚德,委实铭感五内,难报万一也!”

林泰来突然又说:“其实贵国如果有诚意,要报答也不是没办法。”

李国王愕然道:“我国民弱国贫,即便竭尽钱粮,也拿不出多少来回报这三百万两银子的恩情。”

林泰来郑重其事劝诫说:“殿下错矣!农耕米粮为国家之根本也,关系到千万百姓之性命,无论如何也不能伤害根本。

我大明向来仁慈,更不会以恩情收割贵国钱粮,陷贵国百姓于生死之间也!

所以还是用矿山、港口、关税这些不伤害国家根本的东西,来报答大明皇帝陛下的恩情。”

李国王被说得有点懵懂,习惯性的说:“待与诸臣商议。”

林泰来也没指望今天就能按着李国王办事,只是先打个草稿而已,然后就开始说起另外事情:

“此次大明官军进入贵国境内,需要贵国有力陪臣辅佐,总管贵国军民配合大明官军之事。

这两日与数位贵国官员谈过,感觉右议政柳成龙最有胆略、亦识大体,最为合适。”

对此李昖没有迟疑,痛快的答应说:“可。”

大明官军有绝对主导权,肯定是林泰来点名要谁,就只能派谁,不可能有其他选择。

如果定要换另一个人去,那根本不会有任何效用,弄不好还会莫名其妙噶了。

随即李国王便下令,拜柳成龙为三道都体察使、总督诸军事、协同北路上国军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