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战争过程(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尽管私人恩怨难以化解,但是在国家的生死关头,被常校长任命为徐州会战指挥官也就不奇怪了。

再说到徐州会战,日军本来是打算南北夹击徐州,走南路北上的是刚刚攻陷南京的日军第13师团,在池河和淮河北岸遭到了在此阻击的桂军、东北军的迎头痛击,无法跨越准河一步。

因此,南线的日军基本上是不起作用了,只剩下北线的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从济南出发,目标直指徐州。

可是徐州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如果直接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就守不住,所以李宗仁就把防守区放到了外围,也就是离徐州60公里的台儿庄。

并在那里修建了坚实的防御工事,石墙连绵3公里,颇为壮观,此外,更有70多座碉堡扼守各处要道,交叉火力覆盖之下,令人噤若寒蝉。

这次的战役之所以能取得所谓的大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日军到来之前,国军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一点与南京保卫战完全不一样,从这两场战争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在战争开始前,做好战前准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整个徐州会战,由很多个小的战役组成。

在进攻之前,日军的想法是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面攻占徐州地区,从而打通华北和华中占领区。

而中国军队为了牵制日军主力,延缓日军对武汉的进攻,于徐州集结重兵阻击日军进攻。

日军方面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共计8个师团又3个旅团、2个支队约24万人,分兵南、北夹击徐州。

中国方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64个师又3个旅约60万人,展开激烈抵抗。

在徐州以南地区,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13师团于1月26日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后攻占临淮关、蚌埠,强渡淮河并向北岸发起进攻。

中国军队经过英勇抵抗,于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并将南岸军队集中到北岸,隔河与日军对峙。

在徐州以北地区。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司令官西尾寿率部于2月下旬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团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中国第40军和第59军反击并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师团长濑支队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

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进攻滕县,中国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苦战至17日,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在台儿庄地区。3月20日,日军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

李宗仁命令第2集团军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诱敌深入,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

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以第5师团坂本支队从临沂驰援,亦被中国第52军包围。

4月3日,中国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4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向峄城、枣庄撤退。

也就是在范文林刚刚到达徐州会战的前夕,台儿庄战役刚刚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统帅部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