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苏家往事(1 / 2)

加入书签

魏渊出列作揖,朗声道“无战时,军户耕种军田可自给自足。一旦战事开启,需朝廷调配粮草、军需,此乃至理。”

王首辅眯了眯眼,目光深沉的看着魏渊。

褚相龙闻言,露出了笑容,在战事方面,这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读书人,说一百句,也不如魏渊说一句。

讨要来粮草和军饷,他此行回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左都御史袁雄松了口气,有些意外魏渊竟会支持他的计策,要知道如此一来,他就能避过科举舞弊案的风波,置身事外。

转念一想,此事符合陛下心意,内有勋贵助阵,外有蛮族大军“施压”,属于大势所趋,就算是反对此事的诸公也看明白了形势。

岂料,魏渊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在此之前,微臣有件事要启奏陛下。”

众人循声看了过来。

魏渊表情不变,对诸公的视线不加理会。

元景帝道“说。”

“手底下的铜锣在京城郊外发现一伙江湖人士死斗,便上前喝止,谁知道人多一方非但没有罢手,反而将围杀之人斩首,逃之夭夭。”

魏渊说的掷地有声,仿佛事情真相就是他口中所言“死者临终前,高呼一声“北方有变”。”

听到魏渊的话,在场诸公,包括元景帝,脸色一变。

褚相龙猛的扭过头来,盯着魏渊,旋即又收回视线,不敢冒犯,梗着脖子道

“北方自然有变,蛮族四处劫掠,挑起战端”

魏渊脸色平静,“所以,蛮族在北方血屠三千里,褚将军一句烧杀劫掠便搪塞过去”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大惊失色,元景帝更是从大椅上起身,直勾勾的凝视着堂下的青衣

“魏渊,你把话说清楚,何为血屠三千里啊”

褚相龙忙道“陛下,绝对没有的事”

“你闭嘴”

元景帝抬手打断,冷冰冰的看了他一眼,转而望向魏渊“你有何凭证。”

魏渊伸手往怀里,摸出香囊,解开红绳,一道青烟袅袅娜娜的浮出,在半空扭曲变化成一个面目模糊,目光呆滞的汉子,喃喃道

“血屠三千里,血屠三千里,请朝廷派兵讨伐”

魏渊继续道“此人的尸体微臣已经带来,就在宫门外,陛下可以派人验尸,此人为北地人士”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元景帝缓缓起身,脸色阴沉似水,一字一句道“验尸”

老太监低着头,脚步匆匆的回去传令,像是在逃跑,大气都不敢出。

元景帝高居龙椅,神色阴沉,一句话都不说。下方诸公无声交流眼神,褚相龙也脸色铁青,用余光瞪着魏渊。

煎熬的等待了一刻钟,老太监返回,在元景帝耳边低语。

元景帝沉默许久,缓缓道“着司天监术士进宫问话,朕乏了,诸位爱卿也去偏殿休息片刻吧。”

他盯着褚相龙,沉声说道“你留在这里。”

说罢,率先起身,离开御书房。

诸公们在宦官的带领下,去了偏殿休息。

偏殿内。

户部尚书捧着茶,抿了一口,侧头看向面无表情的魏渊,试探道“魏公,此事当真”

众官员顿时看向魏渊,后者脸色严肃,回了户部尚书一个冷淡的眼神“赵大人觉得,本座是在开玩笑”

“不敢不敢。”

户部尚书叹息一声“血屠三千里,如果此事当真,北境得死多少人打更人衙门暗子遍布,为何没有收到消息”

对于户部尚书的试探,魏渊不作回应。

王首辅眯着眼,手指轻敲桌案,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炷香时间过去,老太监进入偏殿,恭声道“陛下请诸公返回御书房。”

接下来,从司天监传唤过来的白衣术士对褚相龙进行了问话,答案出于预料,褚相龙所言句句属实。

镇北王在北方大胜蛮族,但北方蛮族的游击战术,确实给镇北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让北方边军疲惫不堪。

蛮族大军被挡在边关之外,血屠三千里自然就不存在了。

御书房里,气氛霍然一松,所有人都吐了一口气。

“哼”

褚相龙冷哼道“不知魏公是哪里得来的消息,险些让陛下和诸公误会王爷。末将寻思着,王爷也没得罪魏公吧。”

魏渊不理,跨步而出,朗声道“此事关乎极大,此人所言或许属实,但不代表北方情况真是如此。”

褚相龙竖起眉头,正要反驳,却见王首辅出列附和

“陛下,微臣觉得魏公此言有理。事关重大,不能疏忽大意。必须彻查。”

在王首辅和魏渊的带动下,诸公们纷纷响应。

元景帝沉吟道“诸位爱卿认为,此事怎么查”

王首辅道“陛下可继续征集粮草、军饷,运往楚州。同时再派一支钦差队伍随行,前往北境彻查此案。”

魏渊道“臣附议。”

元景帝点头“就这么办。”

许府。

苏苏撑着遮挡阳气的红伞,坐在屋檐上,看着院子里扎马步的小豆丁。

隔壁的厅里,李妙真正与许家的主母、小姐说话。

婶婶和许玲月一听又有客人借宿家中,心情就很不美丽。

前者是觉得,再这么下去,家里就变成善堂了。后者觉得,这个女人过于漂亮,对自己产生了威胁。

除了穿道袍的女子,外头那个白衣如雪的女子,让许玲月简直芒刺在背,感觉仅靠容貌,自己不但毫无胜算,甚至还略有不如。

那个撑着红伞的女子,有一股难言的魅力,特别勾人。

不过,再听说李妙真是许七安的救命恩人后,婶婶和许玲月立刻改变态度,多了几分发自肺腑的感激和欢迎。

“许家不愧是武者世家,我看那小姐儿年纪尚小,就要开始打基础习武。”李妙真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闲聊之余,不忘吹捧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