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2 / 2)

加入书签

这会儿七月初,平日里热着呢,肖教授直接穿着短袖就出来了,哪想到今天雨后气温降低。

才走了一会儿,他胳膊上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行前肖孟昌已经问过好多次陈礼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但一向攒不住话的陈礼今儿贴下了心要卖关子。一句都不肯告诉他。

老肖也是有脾气的人,他一边跟着陈礼走着,一边指着两人走过的水潭说“陈礼念无与去实验室者,遂至家属院寻肖孟昌。孟昌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陈礼之良心也。”

这是在暗讽老陈没良心,他老肖都这样直接跟出来了,老陈居然还卖关子。

陈礼“”

陈礼说“这事儿嘴上说不清楚,去实验室给你说。走快点,我也冷。”

五分钟后,两人到了实验室,大夏天的开了会儿热风。

陈礼直接打开电脑,把乔依之一个半小时发过来的邮件打开。

肖孟昌知道同伴陈礼的性格,他从不搞幺蛾子,这回既然陈礼态度严肃,那么肯定不是小事儿。

因此,刚刚在路上念叨归念叨,这会儿还是认真的坐下来看乔依之发过来的这封邮件。

看了一会儿,肖孟昌惊骇的转过头,说“老陈,你、你把我们昨天刚写出来的实验步骤给小乔了”

随即他又否定了自己“不对不对,这里我们俩讨论了一周,决定把整数值给去掉,小乔暂时应该还没想这么深”

陈礼只是按住他的肩膀,用旁边打印机把乔依之整理好的df打印出来,又递给了肖孟昌一只红笔。

他说“仔细看。”

半小时后,肖孟昌一摔笔,直接站起来,骂道“周良策居然敢挖我们墙角他、他怎么敢敢收小乔为徒”

陈礼最开始一个人想到这一点的时候简直出离愤怒了,小乔这样的小天才可是他们先看上的

因此,一路上他连一句话都不多说,就是想听听肖孟昌的看法。

结果呢,两人想法一致了。

肖孟昌平时比陈礼脾气软,态度也温和。

但这种人一旦生气、爆发,那就跟比普通人的生气要更加来势汹汹。

肖孟昌直接掏出手机,“我这就给老周打电话”

陈礼想拦住他“我们还是先跟小乔确认一下,等等,老肖,别急。”

肖孟昌打开老陈拦着他的手,说“这种方法算是老周的成名招了,不是他教的,还能是小乔自学的啊这方法就连我们也只能看懂,自己照搬还是有些点不够通透。”

陈礼说“我当然知道是这个道理,但是老肖,你别激动你就说说,就算老周在这教,随便拉一个博士出来,他多久能学会,多久能自由应用还能写的这么清楚”

肖孟昌先是竖起了三根手指头,说“至少三个月――学会。”至于活学活用,那真的很不好意思,一位博士在读博的35年中,也只需要发表一篇大论文而已。

毕竟对于光电学院来说,每个听起来可能不太难的名字,研究到最后,都要转变为数学问题,也就是算法

而一般人算一套完整的算法,至少得一两年。

肖孟昌想想这会儿距离自己把题目和文献发给小乔才过了两个多月。

他惊骇道“难道这东西是周良策自己写的”

陈礼“你忘了上次连你都算不出来的算法了吗最后小乔算出来了。”

他倒是从来没怀疑过小乔。

毕竟,这样的天才小姑娘,不能以常理来推断。

肖孟昌“”是哦。

陈礼说“现在我确定了你跟我的态度一致,都是担心老周抢先收小乔为徒弟了。那么我先试试给小乔打电话,你在旁边别乱嚷嚷。”

肖孟昌“老陈你这话说的,我是那种乱嚷嚷的人吗”

结果在陈礼问完乔依之“你这个设计思路怎么构思出来的”的时候,乔依之如实说了自己在科大听了一场为期大半天的讲座后,构思了四天后想出来的。

肖孟昌就忍不住了,他说“你只是听了周良策的讲座,就无师自通了构思实验的逻辑组合和步骤设计”

听着那边乔依之惊讶的“啊肖老师也在,肖老师晚上好,嗯也不算无师自通吧,那场讲座讲的特别清楚,我只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改了一些小点而已。”

陈礼转过头,面无表情的看着肖孟昌。

肖孟昌刚刚以为自己被挖墙脚的怒气完全消散了,整个人喜气洋洋的。

他无声的给陈礼保证自己不嚷嚷了。

陈礼在电话中给乔依之说了算法中的一个小错误,但没有具体点明,只是给她一点提醒。

“剩下的你再构思构思,如果能在7月10号之前构思出来,我跟老陈这篇论文,就认你一个共同一作。”

乔依之原本正坐在书桌前给自己之前看过的文献编号,并且把他们的总结写在第一页,这样方便自己之后再查阅。

听到这话后,乔依之的笔都停住了。

她愕然了好一会儿,才说“共同一作可是,陈老师,我没帮上太多忙啊。”

陈礼淡定吩咐“但是你独立设计出来了一套不同思路的实验方案。我会把你这份也加在最后的论文中,前提是你清楚自己研究的是什么。小乔,真的被任命为共同一作后,杂志社会给你打电话问一些刁钻的学术问题的,因此,我才会严格要求你。”

因为,他相信这个小姑娘,可以给他更大的惊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