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82章(1 / 2)

加入书签

年底的京察还没开始,户部侍郎王鳌就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

        私下都在说王鳌这是要赶上京察,好在开年的时候官升一级压压惊。

        是也不是,暂不议论。他出狱,便意味着新君同三朝元老、内阁首辅王振的较劲儿终以王振俯首称臣作结,皇上大获全胜。

        跟着御史的弹劾消停,新君下达的旨意,百官少有驳斥的,内阁勤勉尽责,听话得很。而先前对王党落井下石的少壮派官员还是目光短浅、阅历少了,一看这种结局,人人自危。要么做缩头乌龟,要么半夜去敲首辅大人的门,急切地表忠心。王振没追究,至少表面上太傅大人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大齐的朝堂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和谐新气象。

        君臣矛盾告一段落后,大家将目光的焦点逐渐放到了皇帝的后宫。

        皇后立了,皇上却没有册立太子。

        为这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新君又不是没儿子,儿子还是皇后生的。而历任皇帝,一旦登基,册封皇后和太子乃是一条龙服务,可肃王登基后却只册封了皇后没立太子。

        他连在王府里寄住的李凤,都在册封皇后的时候一并封妃了。

        “皇上迟迟不立太子,你可知道皇上心里是怎么打算的?”杨问来向臣寻打听。

        臣寻知老师是为皇后来探讯息的。

        皇后的父亲是杨问的伯乐,杨问自然着急这件事情。

        她跟皇后素无交集,加上夏漪涟的原因,说不出的心理,更是对皇后敬而远之。

        但杨问不止替皇后打听,也替朝臣打听。

        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做臣子的抢占先机,才好见机行事。

        尽管皇上一直未升她的官,复宠后,她往御书房去得更加勤快,但至今她还是正二品吏部尚书,也未进入内阁,皇上似乎也没那意思。可是,她天天在皇帝身边服侍,便是朝中谁也比上不上的荣耀和莫大的宠幸了。故此,她日益权尊势重而致朝野侧目。连王振见到她都要礼让三分,十分客气。

        杨问是国子监祭酒,学生基本上都是京中的权二代,家里跟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杨问虽然无上朝理政资格,但因为有了个臣寻这样一个与天子接近的学生,他逐渐成了掮客。因这种事,杨问没少中饱私囊。连王振也要找到他牵线搭桥,安排私晤一回臣寻。

        历来皇帝都对臣子私下走动就十分忌惮,担心臣子们结党营私。杨问做为臣寻的老师,却没这种顾忌,来往臣寻家里不亦乐乎。

        对这个问题,臣寻自然知道。

        因为阿璩不是皇上亲生的啊。

        但是她也有不解——如果真因为此,当时肃王也不会向朝廷请封世子了。

        会否,是因为做了皇帝,他的想法改变了?

        毕竟世子只是保住肃王府的家业,而太子,却是要继承整个大齐的江山。血统不对,这无异于便是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于外姓之人,跟改朝换代又有什么区别??

        这么做,百年之后如何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如果东窗事发,将受到大齐百姓千千万人的唾骂。

        所以,皇上一定作难了吧。

        他不喜欢女人,将来也极少可能会同女子生儿育女。就这一个孩子,不立他做储君又立谁呢?

        “这件事□□关重大,皇上那么英明,是不会轻易向外人透露心里的想法的。”臣寻搪塞道。

        杨问没有怀疑,“皇上的皇位来之不易,他自己卧薪尝胆三十年才有今天,肯定想在皇位上坐久一点,捞个够本。太子立早了,大家都往太子处使劲儿,置他于何地?”

        臣寻赞道:“先生分析得很是入情入理。”

        “我听说皇上又往宫中收男人了?是王鳌送的?”

        “是的,我也听说了。”

        “王振这一家子是在乱国啊!”杨问咬牙切齿,“皇后真可怜,日渐成了摆设。她娘家又无人可用,无依无靠的后妃,在宫中终究是难以立足,唉。”

        臣寻不敢附和。

        皇后即使娘家有人,后宫干政、外戚揽权也是皇帝的大忌。所以,权力不稳的君王往往会挑一个娘家人厉害的女子做皇后,好襄助自己。如果君王位置稳固,便更青睐于家世简单单纯的女子为后。

        “哦对了,季白,上次为师让你向皇上举荐一事,皇上意下如何?”

        京察在即,不少同僚来她这里走动关系。连杨问也来请托,他有意冲击礼部尚书一职。

        礼部尚书空缺了快一年,原来这位置坐的是王党的人。新君同王振较劲儿的时候,将礼部尚书革职了,目前一直是由礼部左侍郎代行尚书一职。

        国子监祭酒只是从四品,礼部尚书却是正二品,还能入朝左右朝政,比做个上不得台面的掮客强多了。

        但这件事情真是不巧。

        杨问请托的时候,皇帝正意欲对臣寻用强、臣寻为自保不得不向皇帝自爆女子身份之时,随后她就被皇帝冷落了一段时间。那时候自己尚且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还敢向皇帝举荐杨问做尚书?

        后来臣寻为了复宠,讨好皇帝的时候,对这个职位的建议是直接让代行尚书一职的左侍郎升上去,皇帝已经首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