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之寡妇门前是非多89(2 / 2)

加入书签

“你变聪明了嘛”

“一直就很聪明”林北山反手将媳妇儿的手握住,“媳妇,那什么,咱们睡觉吧”已经隔了好几天了呢。

“不累吗,还有力气琢磨这些”

去年那场雪缓解了旱情,可那些荒了两年的地,板结的厉害,队里的几头大牲口根本忙不过来,很多都要人力松土,很费力气。

“有,还有好多,要不要试试”林北山说着就亲了过来,憋死他了。

“你,哎”这人真是,她也没说不同意啊,堵她嘴干什么。

萧圆养了一个月老母猪,她每天八顿的喂,晚上临走前还给它加餐,石槽子里堆的满满的,就是半夜饿了都有的吃。

老母猪眼见的就肥了起来,当然,生产队分配的红薯也快没了。

军人队长很满意,这么肥,应该能怀上崽子了,他已经跟养猪场联系好了,等队里的老母猪达到适孕条件,人家就会借一头种猪给老母猪配种,回头怀了猪崽子,给两头猪仔当谢礼。

对于军人队长这么快就解决种猪的问题,萧圆也很佩服,人家队长确实有两把刷子,不服气不行。

军人队长之前因为抗灾有功到处宣传演讲,认识了不少人,这次他就找了个隔壁公社养猪场的熟人。

老母猪怀孕后的事情,就不用萧圆管了,因为养猪和伺候怀孕的母猪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她没那经验,人家也不放心她管。

上面放开了对家禽家畜的管制,可是老百姓们还是没的家禽家畜养,整个公社就他们村有一头老母猪。

鸡鸭也很少见,他们公社倒是有个养鸡场,但是缺乏饲料,还不知道能有几只鸡,想要满足整个公社的需求,根本不可能。

所以,除了极少数人本事大,托了关系才弄到了一两只鸡外,绝大多数家里今年想养上家禽家畜一点戏没有。

形式在变好,但是想一下就扭转饥荒的局面还是不可能的,庄稼长成需要时间,家禽家畜的养成也需要时间。

萧圆交割了养老母猪的活计,暂时闲了下来,现在是五月份,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她手里还有些白糖没处理,红薯淀粉也剩了不少,她得趁着这个时候卖掉。

这次林北山没去,地里好多活计,队长不放人,也没有大车送她,牲口们要挨家挨户拉粪肥,前面翻出来的板结地,要好好施肥,回头好种上玉米。

“媳妇儿,等忙过了这阵子,我跟你一块去吧。”林北山不放心媳妇一个人去,想让媳妇儿等一等。

“等你闲了东西都不值钱了。”今年比前两年是好多了,红薯是吃没了,好歹还有自留地的萝卜青菜,怎么都不会饿死。

路上,安全的很

这天萧圆四点多就出发了,她就拿了十包糖,拿多了走路累的慌。

又跟上次的人接上头,人家对她这个蒙面的女人还有些印象,直接给了个很厚道的价格。

在黑市能一下拿出那么多白糖的人屈指可数,说不定有些门路,或者有些背景,他们怕因小失大。

没想到,还真被他猜着了。

萧圆看人这么上道,就跟他们谈起了“大”生意,她跟他们约在一个离他们村最近的三岔路易,他们干这个的,有运输工具自行车,就省得她来回跑了,怪累人的。

人家黑市的听到那数量,眼睛都直了,哪还有不来的道理

萧圆早就盘算着,将一些东西处理了,刚好这次是个机会,价格也公道,等以后光景一好,拿出去买房,以后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后面忙活了十多天,将所有东西处理干净,萧圆长出一口气,每天三四点提心吊胆的挑着东西出去给人交货,心脏真有些受不了。

不过收获更可观

红薯淀粉原来做了三百六十多斤,这两年陆陆续续吃了一百多斤,家里留了四五十斤以防万一,卖了二百斤,每斤七块钱。

58年偷的小麦,他们这几年每天夏天和冬天都会拿出来晒一晒,一直保存的挺好,不过陈麦就是陈麦,价格给的不高,每斤两块五,比去年的麦子便宜两块多。

当初萧圆偷的小麦晒干后,大概千把斤,这几年吃了三百来斤,家里留下二百斤,卖掉了五百斤。

当初囤的白糖红糖,除了留下几包自己吃以外,二十一包白糖、五包红糖都出了,白糖现在黑市12块,红糖13块。

加上上次十包白糖的钱,总共挣了三千多,未来十多年,他们是不愁没钱花了。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事情不交代清楚,心里不舒服。

另,还有一点就结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