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内斗(1 / 1)

加入书签

南方又打仗了!南方的贼人就要打来了!

随着战争爆发的消息从大明统治区由南向北传播开来,豪绅商贾们一个个惊慌失措。

尤其是老家在人民军统治区的豪绅商贾,他们本就是从那边逃过来的,他们知道留下来的豪绅商贾大部分都被抄家,不是出直接处死,直接被贬为苦力。

现在又开战了,大明能够挡住人民军吗?一旦人民军打过来,他们该何去何从。

“走,往北方走。”

人民军还没有登陆长江北岸,但是距离长江北岸比较近的一些豪绅商贾已经做出决定,可能长江天险挡不住人民军,只有往北走,才能安全一些,带不走的财富赶紧找地方掩埋。

距离人民军统治区远一些地方的底层老百姓不怎么了解人民军,他们面对战争也是惶恐不安,他们还可以拖家带口逃进大山中,可不少家庭中的男人都被征召参军了,他们可跑不了,上了战场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活着回来。

由于许多势力向人民军投诚,远在京城的明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战争爆发的消息,不过当人民军进攻大明统治区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大明的重臣们一个个脸色惨白,他们想方设法想要阻挡这场战争,终究是没有成功,依大明现在的实力能够挡住人民军吗?

得知消息,朱翊钧脸色没有多少变化,但他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面对强大的人民军,朱翊钧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

浙江陷落,贵州陷落,长江以南大部分区域陷落,一份份战报送到京城,让不少人心都凉了。

朱翊钧双眼满是怒火,一个个明军势力、地主武装势力面对人民军都直接投降了,为什么就这么轻易的投降了,大家一起努力说不定就能够挡住人民军,投了人民军,不知道哪一天人民军的刀就会架在他们脖子上。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都是大明的子民,应该忠诚于大明,为什么会倒向人民军,是大明对他们不好吗?

当人民军登上长江北岸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朱翊钧明白了,是人民军实力太强,与人民军交战是死,倒不如投降人民军还有很大可能活下去。

明白归明白,但他们向人民军投降的举动不可原谅,身为大明子民怎么可以向敌人投降,应该战斗,为大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赶走太监、宫女,朱翊钧一个人在宫殿里大声咆哮着,愤怒,悔恨,惊恐,各种情绪交杂出现,大明立国上百年时间,就要亡于他朱翊钧手中,他不甘心呀。

可不甘心有什么用,面对不断北进的人民军,大明根本无力抵挡,人民军每到一地,当地的地主武装势力或者明军势力直接投降,敢于与人民军战斗的人太少太少。

长江下游,周毅率领的人民海军舰队在护送一部分人民陆军登陆长江北岸后,沿着长江河道向上游驶去。

大明大半水师都进入到长江中,一部分向人民军投诚了,可能有一部分在犹豫,还有一部分是死忠明廷的,人民海军的任务就是将死忠明廷的水师全部灭掉。

从江阴到金陵中间的丹徒县长江河段,人民海军与大明水师的第一战爆发了,参战的大明水师舰船数量只有人民海军舰船数量的二分之一,却勇敢的冲向人民海军。

当双方距离小于一千米时,人民海军榴弹炮率先发威,一千米距离上,榴弹炮的命中几率比较低,但每一枚砸到明军舰船上的榴弹都给明军带来大片死伤,随着双方舰船距离拉近,更多榴弹砸到明军舰船上。

这还是大明水师第一次遇到如此恐怖的火器,因为这能够爆炸的榴弹,直接造成不少舰船上明军混乱起来。

原本就因为南方陷落而士气低迷的大明水师,在人民海军榴弹炮攻击下,士气更是大降,不过这支大明水师并没有头像或者逃走,反而继续与人民海军接近,之后更是与人民海军互相炮击,一枚枚实心炮弹砸向人民海军舰船。

战争总是要死人了,好在大明水师没有榴弹炮,实心炮弹砸过来给人民海军带来的死伤很少,而且没有造成多少混乱。

双方舰船之间距离不断接近,人民军先是用榴弹炮轰,当距离小于六百米时,火枪兵也投入战斗,一排排铅弹射向明军舰船,直接打得舰船上的明军士卒抬不起头,只能寻找地方躲起来,连炮击频率也大大下降。

根据军情处搜集到的情报显示,面前这支明军水师统领应该是郭暠,一个死忠于明廷的人,军情处早前派人接触郭暠,那名特工直接被郭暠抓了起来,严刑拷打而死。

周毅知道,这支大明水师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忠诚于明廷,反而忠诚于郭暠的人要比忠诚于明廷的人更多,郭暠愿意为明廷死战,忠诚于郭暠的明军自然是跟随。

若是郭暠死了,恐怕有不少人尤其是亲卫会赴死,这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火炮还难以直接将舰船击沉,最终恐怕要依靠接舷战决定战斗胜负,不过双方舰船距离小于两百米时,这支大明水师似乎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不少舰船选择向南或者向北转向。

陆地上的战斗,一方死伤四分之一兵力时就有可能崩溃,水面上的战斗大致也是如此,当死伤人数压倒心中战斗的勇气,不管军官统领再怎么忠于明廷想要死战,低下的士卒也不会愿意继续战斗下去,甚至会出现士卒向军官统领挥刀的情况。

不断增加的死伤数字让一些明军士卒不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在“旗舰”上一道爆炸声中,郭暠和几个亲卫一起倒在血泊中。

郭暠都死了,旗舰上一小部分人想要继续战斗为郭暠报仇,更多的人感觉到这场战斗必输,不想要继续战斗下去,再打下去就是死,投降了说不定还能继续活下去。

于是一场内斗发生了,最终是人数更多的投降派取得胜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