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工商同盟会(1 / 2)

加入书签

赵源走到了标靶前,仔细看了一眼上面分布密密麻麻的弹孔,心中却是微微点了点头。

这个年代的燧发枪,在没有画膛线的情况下,精准度往往只有老天才知道,除了标靶上这些弹孔以外,更多的铅弹都飞出了靶外。

想要解决精度问题,最理想的办法就是给枪膛画上膛线。

实际上,膛线出现的历史很悠久,从15世纪时就已经出现过所谓的线膛枪,因为英译的问题,在国内被叫做来复枪。

但是,线膛枪一直都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因为枪膛一旦刻画了膛线,那么前装子弹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威力会大打折扣。如果为了保证闭气效果,那就需要将线膛枪子弹做的与枪口径持平甚至略大,可是这样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装弹的时候非常费劲。

在之前,人们为了使用这种线膛枪,往往还会随身准备一个小锤子,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但是这样却会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以子弹会因为粗暴的操作而变形,最终也失去了杀伤效果。

正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使得线膛枪在15世纪到19世纪初期都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军队还是更加信赖更加实用的滑膛枪。

赵源知道,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后来出现的米涅步枪,通过专门制造的米涅弹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米涅弹的口径比前装线膛枪的阳线直径要小一圈,从而解决了装填问题,然后在米涅弹的底部开一个圆锥形的小洞,这样发射时,火药燃气会使得弹丸底部膨胀,从而自然嵌入膛线,形成良好的密闭性,可以说很完美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不过赵源也知道,历史上的米涅步枪虽然淘汰了同时代的所有前膛枪,可是还没等它辉煌多久,随后就被后装枪给彻底淘汰,以致于米涅枪只是昙花一现。

赵源打算将这个问题跟弗里德好好探讨一番——从技术上实现米涅步枪并不困难,只需要刻画膛线加上制造米涅弹而已,尤其是刻画膛线,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倒也不需要赵源去操心。

等到行动队演练结束后,赵源也十分满意,下令给所有人加餐——他自己也会留下来跟众人一起吃饭,也算小小的打成一片。

用过餐后,赵源直接去找弗里德,将自己对米涅式步枪的想法简单描述了一番——当然,也是因为米涅弹的原理并不复杂,赵源仅仅只是捅开了这一层窗户,弗里德便明白了过来。

他用一种奇异的目光看着赵源,道:“赵,你是怎么想到的?”

赵源尴尬一笑,道:“机缘巧合,或者说你可以理解成上帝的恩赐。”

好家伙,现在赵源应付这些洋鬼子们最常见的借口,那就是上帝的恩赐,以致于他们压根都没办法质疑,谁能质疑上帝的决定呢?

弗里德依然很开心,他敏锐的察觉到,倘若这种新式步枪开发出来,那么势必会彻底淘汰掉当今同时代的其他线膛枪——比如英国人开发的贝克式线膛枪和刚刚开发没几年的布伦瑞克线膛枪。

在这个时代里,由于线膛枪各种不靠谱,使得这种装备并没有被广泛采用,但是在西方各国陆军里面,多多少少也装备了一些,目的就是因为这些线膛枪本身是作为精确射手装备使用,也就是所谓的来复枪团。

精确射手与后世的狙击手概念并不一样,他们一般是跟随步兵作战,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以及根据需求在战场上为班组班组火力进行拓展延伸。

贝克式线膛步枪正是在这一需求下诞生,它在1800年还夺得军械局举办的选拔赛冠军,并且于次年开始生产装备,很快就成为英国来复枪团的标准配备,比如著名的95来复枪团‘绿夹克’。

当然,贝克式线膛枪也会面临装填困难的问题,同样需要用小锤锤砸进去。

英国人在1836年又设计出了一款线膛枪来替代贝克式,也就是后来的布伦瑞克步枪,该步枪虽然并没有改变装填麻烦的问题,但比起贝克式又相对顺畅一些,因为它采用双环槽膛线和特制的子弹,子弹边缘有一段圆弧状凸槽,这一设计使得装填更轻松了一些。

弗里德在设计新的线膛枪之前,不可避免也会受到贝克式和布伦瑞克式的影响,尤其是贝克式所采用的卡榫刺刀,他准备沿用到新式步枪开发中。

赵源对于刺刀这一块就完全没有印象了,他只记得历史上成熟可用的刺刀出现的很晚,似乎技术上并不轻易实现,但是既然弗里德有这个信心,那么他自然表示赞同。

在离开长洲岛之前,赵源又去柯拜船厂见了一趟老约翰,尽管此人对他的帮助已经越来越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老约翰的存在,他在长洲岛上的很多行动都要方便许多,至少广州那些人不会轻易将手伸到这里来。

从这一方面来看,赵家和柯拜船厂的利益绑定得十分紧密,并不逊色于跟丽如银行以及怡和洋行的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