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保卫名教(2 / 2)
曾国藩轻轻叹了一口气,陷入了沉默。
刘蓉这一番话说得很透彻,他站在理学的高度去阐述这件事,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没有学会存身之道的学派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是孔家,面对入关后的八旗,也只能剃辫称臣。
“庵公所为,我也就不多说了,就算是孟蓉,你走你的路便是,可想让我们让出长沙......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曾国藩皱起了眉头,言辞激烈。
刘蓉轻声笑了笑,道:“在下今日前来劝谏穆翁让出长沙,并非只是为了我家王上考虑,更多是为了名教所忧......要知道太平军已经北上,可湖北还有兵力抵御吗?穆翁与其白白死在长沙,不如死在武昌,亦或者是江宁,总是为了名教而死。”
“若是太平军取了湖北,届时顺着长江而下,江南或许也保不住了。”
面对侃侃而谈的刘蓉,林则徐眉头则是紧紧皱起,只因对方所说的这番话并非虚言——太平军能从广西桂平一路杀到长沙来,几乎没有能够阻挡的敌人,倘若真要攻下了武昌,也就意味着清廷在湖广的局势彻底崩盘,到时候太平军也好,复汉军也罢,真要去攻江南,又该怎么抵挡?
除此之外,朝廷对汉人的忌惮已经上升到极点,也反过来导致汉人离心离德,就算是林则徐自己,在经过了昔日鸦片战争之后,对大清朝的忠诚也多多少少打了个问号——他若是真愿意不顾一切为了大清而死,也就不会去面见刘蓉了。
刘蓉意味深长地望向林则徐,掏出了撒手锏,“穆翁,当今天下亦非昔日,朝廷对汉臣既用且防,穆翁所想无非就是生前身后名,可如果没了兵权,只怕穆翁就算是死,也难以摆脱污名了。”
不愧是湖南‘三亮’!
曾国藩心中顿时升腾起了这个想法,先不说对方口舌如何,光是这其中的利弊,就已经分析得明明白白——想当干古流芳的名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只会一死谢君王的家伙无论如何也没这般手腕。
林则徐沉默片刻,道:“复汉军可曾已经北进了?”
刘蓉点了点头,道:“汉王殿下有足够的时间去拿下长沙,可是穆翁你却没有多少时间,须知武昌已经危险了。”
林则徐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不能就这么北上,天下人该如何看我?”
“穆翁北上保卫名教,天下人只会称赞,朝廷亦会嘉奖,至于我家王上也曾说过,大人不妨将团练都带走,他绝不会阻拦。”
林则徐点了点头,刘蓉所说的这一切都没问题,即便他丢掉了长沙,朝廷也不会说出半个不字——因为武昌更加重要,倘若武昌再丢失,他手中还有几万兵力,朝廷同样不会拿他如何,说不定还会进一步来拉拢他。
一想到这里,林则徐下意识苦笑不已,他一心想要做个忠臣,却不为朝廷和皇帝所容,如今他要做一个不听调度的军阀,反而会得到朝廷的拉拢......
林则徐下意识看向身边的这个曾涤生,别看此人今日忠心耿耿,可一旦等湘军势大,他又何尝不是朝廷的眼中钉?
在场都是聪明人,因此不等林则徐主动开口,曾国藩便率先反应过来,艰难地说道:“穆翁,或许这也是一条出路.....长沙重要,可武昌更加重要,若是让教匪取了武昌,你我便都是名教的罪人!”
江忠源顿时一愣,开口道:“可是不得朝廷圣旨,这与造反何异?”
“哼,穆翁也是迫于无奈,只要能保住武昌,进而保住两江,穆翁便是大清朝的头一号功臣......可若是丢了武昌,就算战死长沙又如何?”
曾国藩已经完全想清楚其中的利弊,他反过头来劝江忠源,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赵逆势大难制,已非我等能敌,还是让朝廷中的大人们来解决吧。”
林则徐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涤生所言有理,纵使朝廷误解于我,可只要有功于天下,又有何妨?”
说完话,他站起身子站在天守阁旁,一如数年前鸦片战争前夕,身影中透着几分萧瑟意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