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共约成宪(1 / 2)

加入书签

从农业改革到颁布宪法,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都是赵源一步步对利益集团再分配的关键。

这一步放在历史上其实并不陌生,比如汉朝初立时的白马之盟,就是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向天下人颁布的祖宗之法,从而确保大汉不会出现强藩,再比如宋朝开国时的‘杯酒释军权’,同样也是赵匡胤所颁布的祖宗之法,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无论是两宋还是元明清,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华夏的传统里,有一句话叫做‘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总结前朝衰亡的政治得失,然后在自己的祖宗之法里进行体现,而这种所谓的祖宗之法即历朝历代实际上的宪法,通过宪法来约束君王,厘清君臣之责,实现大治。

即便是到了君权最鼎盛的清廷时期,依然也存在着这样的祖宗之法,对满清皇帝实现约束,也就是‘八旗为本、满洲为本’,这一宪法确保了满洲用少量人力联合部分蒙古形成了一个压倒汉民族的统治核心,而这一宪法在确保了满清的统治力,同时也注定满汉一家只会成为政治上的招牌,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因此,历朝历代的祖宗之法,都是经过了君臣之间的磨合乃至于斗争所形成的政治格局,如果君权足够强势,也就是清廷之格局;如果君权不够强势,就可能会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魏晋格局。

现如今,赵源就必须在他登基之前,先给后世确定好这样的一套宪法。而在这套宪法当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农业问题。

说到底,华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人口多达四亿的农业国,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如果解决不了农业利益格局的分配,也就意味着他所创立的这个国家,将时刻处于火山口。

但是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全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倘若赵源不是一个穿越者,他顶多只能再创一个新大清出来,并不能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而正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才能清晰地意识到,君王专制统治已经走向了下坡路,或许他这一代还可以安安稳稳做一个圣君,直到他死去为之。

可是等他百年之后,到时候新的皇帝面对全世界民主思想盛行且各国王冠纷纷坠地的形式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权力的交接和过度呢?是否能够保证赵氏不会在这一场风暴中被彻底撕碎呢?

赵源不愿意去赌,他也不希望拿华夏民族的整体利益,只去成全区区一姓的妄想。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未来的汉王宪法,它不能一成不变,亦不能以赵氏利益为唯一利益,必须要有修改的机制,也必须能够代表华夏整体利益和绝大部分人利益!”

听完这番话,所有人顿时愣住了,包括一些赵氏核心人士,比如二叔赵志,所有人都不明便,一部不以赵氏利益为唯一利益的宪法,似乎听上去有些奇怪......

罗泽南率先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敢问殿下,若是行此宪法,将来新朝该接何朝何代的法统?”

赵源微微一愣,这个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这个涉及到了华夏的历代帝王天命的传承,因为在儒家世界观中,帝王之传承乃天人感应所得,也就是秦亡之后,汉朝取得天下,乃继承了秦朝的天命,得了秦的法统。之后魏晋同样也是从汉朝手上继承的法统,一直传承到清廷时,清廷也同样承认自己是从明朝的手上得到的法统,就连入关时所用的理由也是为了大**仇。

如果赵源不想违背传统天命,那么他就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直接接替清廷的法统,但是完成这件事得先灭掉清廷,否则接不了法统,再要么就是直接不承认清廷的法统,直接接替明廷的法统,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个朱明名义上的继承人,再实行登基禅位即可。

只有走完了这么一圈流程后,天下的士人才会从内心承认赵源政权的合理性,否则就是草台班子。

但是赵源沉思良久之后,缓缓道:“孤,并非继承前朝法统。”

罗泽南顿时心中一颤,低声道:“那么殿下到底怎么想的?”

“我华夏泱泱五干年,朝代更替不绝,循环往复,宛如一个个周期。孤愿意称为历史周期律,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天命,也迟早会丢去。”

赵源越想越明白,他沉声道:“孤行此宪法,正是向世人宣告一点,孤之天命,并非来自于虚无缥缈的上天,而是来自于天下百姓之心,万民之心。”

“万民之心?”

左宗棠缓缓念着这句话,眼前却仿佛越来越明朗。

赵源沉声道:“自上古圣王三代以下,天下遂于秦归为一统,固然得大一统之利,却也使天下利归于一孔,故而才有了法儒之独大,百家遂毁于一旦,此为天下得一之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