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肥料转换装置(2 / 2)

加入书签

                【恭喜宿主获得高级农用宝箱×1】  

                前两次抽出来的是高级养殖宝箱,这次是农用宝箱,杨振宇点击打开宝箱。  

                【恭喜宿主获得肥料转换装置】  

                一个形似干湿分离器的装置出现在屏幕上。  

                这是杨振宇获得系统以来,抽出来的最大的物品。  

                屏幕下方物品信息栏显示:  

                【物品:肥料转换装置】  

                【使用对象:动物粪便、动物尸体、草木……】  

                【作用原理:将动物粪便等物体通过有机处理生成可用有机肥。】  

                【使用说明:链接接口或直接投入】  

                杨振宇看完信息栏,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养猪场用的干湿分离器,把猪粪水的水分和干物质分离开,然后再利用发酵的方式让猪粪成为可用肥料。  

                这台肥料转换装置相当于把粪肥需要的所有工序一体化了,而且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的粪便,也可以适用于动物尸体、草木等等,这些东西进去之后出来就是有机肥料。  

                这里面的工序非常复杂。  

                这台机器算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农用物品了。  

                有了它,建养猪场的时候就不用再建化粪池,不用引进干湿分离器等机器了,节约了很大的成本。  

                猪粪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  

                猪粪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软绵,增强通透性和蓄水性,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猪粪中所含的养分元素比较多、肥效也比较全面,而且它的肥效稳定而久长。  

                除了含有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养分,还含有较多的中、微量元素养分,更重要的是它还含有一些能刺激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物质以及各种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为农作物生长的发育提供养分,还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蓄肥保水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化肥的吸收利用,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另外,猪粪中的腐殖质含量是最高的,丰富的腐殖质保肥能力是最强的,经过猪胃消化后虽然含水量较多且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比较少,但排出后非常适宜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纤维素分解菌的大量繁殖,能够加快有机质的分解进程,从而大大增加肥效。  

                但是没有充分腐熟的猪粪,也就是生的猪粪是不能当肥料的。因为生的猪粪含有大量的未分解的有机质,其中的养分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直接进入土壤,会进一步发酵,产生一定的热量,产生有害气体,导致烧根烧苗。  

                生的猪粪中含的盐分也是比较多的,容易使土壤盐化,盐化严重时会对种子造成不发芽,高浓度的盐化土会导致烧苗烧根现象的发生。  

                生的猪粪中还有较多的病原菌、有害虫卵、杂草种子,以及许多重金属、抗生素等,直接施入土壤后不会给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很容易引发病虫草害,还会影响农产品安全。  

                所以,生的猪粪必须经过充分的发酵之后,才能当作肥料使用。  

                在农村,猪粪发酵的方式主要是高温厌氧发酵,例如堆粪,在60℃到70℃的高温厌氧环境下就能将大部分的有害虫卵及杂草种子杀死。  

                如果加入一定量的生物菌剂能够有效加快发酵速度、缩短发酵腐熟时间。  

                充分腐熟的猪粪可以作为基肥配合化学肥料施用,实现有机、无机搭配,既可以降低化肥的残留对土壤造成的影响,又能促进化肥养分的吸收利用。  

                据测算,一吨猪粪尿相当于7公斤硫酸铵1、21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所以充分腐熟的猪粪是一种农用好肥料。  

                养猪场建成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现在有了这台肥料转换装置可以高效的把猪粪转换成肥料,然后用于农耕,消除了环境污染,还真正实现了“粮食-酿酒-养猪-肥料-粮食”的生态农业结构。  

                杨振宇收起物品,进屋拿了一条烟、一盒茶、一件牛奶和一壶油去给张明康拜年,顺便商量一下去浙江考察养猪的事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