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大妈生日(1 / 2)

加入书签

易中海先把自己老伴从卧室中叫了出来。3人落坐在餐桌前沉默了大概5分钟,一大妈最先沉不住气。

“就让他个小辈这么欺负咱们?你看看他把咱们家祸害成什么样了?啥都没剩下啊!跟当年鬼子扫荡差不多,就差放把火把房子烧了。”

易中海一直抽着烟等待聋老太太先开口说话,聋老太太则是闭着眼仿佛没听见一般。

“小易,我们俩没进屋之前,他都跟你说什么了?”

“让我去给他找个工作。指名道姓的要进我们厂。”

聋老太太扶着拐杖站了起来说道:“那不是正好吗?回头你把他弄到你车间里,最好是收下他这个徒弟。他年纪轻轻见到机床肯定沉不住气,不管是弄坏了也好,把命丢在那也好。这总归也算是个结果。”

易中海“吧唧吧唧”嘬着烟嘴,左手大拇指时不时的摁一下烟袋锅。

“真要是这样就好办了,您觉得他傻吗?他刚才在这屋里就直接挑明不进车间。而且还提了一大堆要求,只要是稍微有点危险性的工作他都不干。”

“不行的话你就拿着粮票去外面找几个人,让他们好好跟周文忠谈谈,现在哪儿都有人挨饿。总归会找到几个不要命的主。”

易中海拿着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然后站起身凑到聋老太太耳边小声说道:“他腰里别着两把手枪呢。”

“我说他今天怎么一反常态涨行市了,感情在这儿等着呢。”

聋老太太沉默着点点头,心里拿不出个好主意。

“能把他安排进去吗?”

易中海摇着头答道:“我也不清楚。”

“舍下你这张7级工的脸,也安排不进去1个人?”

“本来春节前我们车间主任找我谈过话,说是厂里会推荐我去参加工级考试。”

“推荐考试?不是一直都是在你们厂里考试吗?”

“老太太您说的都是哪年的黄历了?1958年之前在厂里考级就行,1958年以后的6级工的考级考试,必须得由厂里推荐,然后再去不固定的地点考试。可能是去冶金部里考级,也可能是去机械工程这种院校里考级。

按照规定,工人正常的考级是在每年的5月1号前两天。如果是厂里推荐的名额,那只需要等上面的通知就行。反正前后就差2个月时间,如果我这次升到8级工给厂子里漏了脸。估计厂里会给我个特别照顾。

不过我前两天刚刚拒绝了车间主任,现在突然又说参加,我怕领导们会不高兴。要是能送点东西给他,再跟他好好说说,估计问题不大。可我家现在已经成这副样子,啥东西都没剩下。”

聋老太太站起身,颤颤巍巍的走到门口说道:“一会儿让你媳妇进我屋里拿粮票,我年龄大了吃不了这么些。你这些天就好好努努力,这个坏种给了你一个月时间。就先按他说的办,把他安排进你们厂子里,以你这么多年在厂子里的势力,徒子徒孙又这么多,拿捏他一个半大小子不是手到擒来的吗?往后等他分了房再搬出去,这个院里也就清净了。”

一大妈站起身搀扶着老太太往后院走去。易中海重新装上一锅烟丝,接着抽烟。

刘海忠一行人也从红星派出所内走了出来,全像是打了败仗似的,刘家人各个低头不语。

“呦呵,没把公安同志领过来啊?你的能耐呢?你的出息呢?你的领导架子呢?呵~呸!”

周文忠坐在自家门框上,对着刘海忠就是一口痰吐了过去,正巧吐在他的裤子上。

“不服气啊?来打我呀!打听出来我身上背着多少善款了吗?打听到什么叫不设上限的意思了吗?你个200斤大寿桃,废物点心。”

刘海忠张开双手,拦下已经冲动上头的刘光奇。

“别搭理他,回头再说。”

“说你奶奶个腿儿,不敢动手就赶紧滚蛋。在我面前装什么大瓣蒜,回你媳妇炕头上玩锤子吧。”

“哈哈…”

身后的一群邻居开始了笑声传染,一个个虽然捂着嘴,却也挡不住笑出了声。

刘海忠指着周文忠,脑子里组织着为数不多的成语句子。

“再指一个让我瞅瞅?”

周文忠从地上捡起半截砖头,扬起手对准刘海忠的脑袋。

“我要是不敢拍你丫的,我就不是你爷爷。你要是不敢指我,你丫就是我孙子。指啊!”

“我不跟你一般见识。”

刘海忠放下这句话,领着自己家人离开了。剩下的住户也咧着嘴往自己家中走去。

周文忠手里掂着这半截砖头,瞅了瞅阎埠贵家的玻璃。撇撇嘴放弃了。

“砰!哗啦啦…”

“啊!”

可能是砖头砸中了蹲在窗户后面偷听周德明,也可能是砸中了周文信。反正传出了男人的惨叫声,也有几率是玻璃碎片划伤的。不管怎么说,周家主卧今天得凉快凉快。

周文忠拍了拍手返回自己卧室,还是熟悉的床单、棉被、煤炉子。

打开灯关上门,再拉上门帘。周文忠坐在书桌前把左边腰里的1把五一式手枪抽了出来。又歪着身体把右边腰里的1把五一式手枪抽了出来。

握把右侧上方的枪号已经被刮花不显,只留下钢印:1952,代表着52年出产。

左侧握把上方只打着钢印:五一式,六六。代表着沈阳六六兵工厂制造的五一式手枪。

“五一式这种枪的纪念意义要高于它的实用性,毕竟是建国后的第一代制式手枪。自从朝鲜志愿军在战场上使用后,可谓是受到了一系列的差评。

卡壳、走火率太高。有些军人宁愿使用民国时期的武器,也不使用它。更有不少的军人怀念起来了驳壳枪,大容量弹夹20发子弹,比这个8发的手枪强的多,准度也更高。就这还是从苏联直接搬过来的生产线呢,结果前前后后只制造出了20万支,然后就马上宣布停止生产。它的存在意义主要是…”

周文忠上身前倾,从后腰位置抽出1把五四式手枪。

“主要就是为这把枪打基础。”

周文忠卸下五四弹匣,拉动几下套筒卡出1颗子弹,验枪完毕后用弹匣底部顶着手枪上的叉状簧推到后边,从左侧抽出套筒阻铁,再取下套筒,开始给这把枪做保养。

最后拿出家里的菜刀放在一截复弹簧上,抄起地砖用力砸在菜刀背上,复弹簧被周文忠用刀砍下一截。

全部再组装完毕,周文忠单手持54式手枪站起身,胳膊的突然发力使手枪惯性上膛。

“单手上膛,这不就完成了嘛。”

之前桌子上的2把五一式手枪,周文忠连看都没看,直接丢进空间中。

次日清晨,周文忠穿好衣服拿着牙刷来到中院里洗漱。

“你在里头都干些啥活儿?”

“那干的可就多了,白天要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要进行理论实践,时不时的和别的农场里犯人搞技术大比武,晚上时候看看苏联文工团的慰问演出。有时候是他们天津市的曲艺团来表演。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苏联文工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