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耳鬓厮磨 “昨日累坏了吧。”……(2 / 2)

加入书签

慈宁宫。

太后这回正坐在檀木椅上笑个不停,起因是方才一位嬷嬷进来,向她禀报了昨日在新房听的墙角,而这“听墙角”的结果自然令她十分满意。

“本来哀家还担心寒之当和尚当惯了,对这些事儿不甚了解,没想到啊,倒是哀家小看了他”,太后对旁边的嬷嬷笑着说,“动静真那么大?”                        

                            

“千真万确,娘娘,奴婢虽然年纪大了,这听房的功力却半分没下降,还请娘娘放心。”  老嬷嬷年轻时受过专门的训练,耳朵对细微的声音也极为敏感。

太后挑挑眉,心中了然,将手上的翡翠镯子褪下递给身边人:“赏你的。”

“多谢娘娘。”老嬷嬷对这种事见怪不怪,接过赏赐便推门离去了。

正巧,小夫妻两个也刚迈进慈宁宫,与那老嬷嬷打了个照面,宋寒之从前见过她,也知道她天赋异禀,稍微思考便能想到今日她为何突然从慈宁宫出来。

见到自己母后,他倒是不动声色,好整以暇地瞧着他母后满脸堆笑地迎他们二人进去。

不过主要迎的不是他,而是他身边这小脸红扑扑的可人儿。

“雪蚕快进来,哀家给你盛了红枣粥,还有阿胶桂圆汤”,太后拉着姜雪蚕进了屋,把她按到饭桌旁的凳子上,在她耳边笑着侃道,“昨日累坏了吧。”

前面的话倒还好,这最后一句让身边人的小脸又平白漫上两团红云。

太后抿了抿嘴,尽力藏住笑意,对一旁的宋寒之也招了招手:“儿子,你也过来,坐你媳妇旁边。”

这话宋寒之倒是受用得很,三两步便坐到了他媳妇身旁。

太后在他们对面瞧了老半天,正想给她儿子使眼色,没想到她这儿子竟如此识实务,用不她教便上赶着给他媳妇夹糕点。

“桂花糕,上回的你不爱吃,这回的总要尝尝。”宋寒之把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桂花糕放到右手边那只瓷盘里,又将瓷盘往旁边推了推。

姜雪蚕瞧着那块桂花糕,知道自家夫君话里的意思,但她当时就是止不住地怒意上涌,于是便耍了小性子。                        

                            

如今想起,觉得自己当时也许确实有些失礼,她瞥了眼自家夫君,随后垂下眸子,以为夫君在为这事生气。

不过片刻之后她这心里这片阴霾也算是被驱散了,只因身边人给她布着菜,又低声说了句:“桂花糕也是,只喂给你吃。”

太后方才还看得起兴,这会便有些疑惑了,这夫妻两个在打什么哑谜呢,不过见她儿媳脸上笑意渐深,她也不再纠结于这事,心情也跟着愉悦不少。

饭后,依照规矩,该是轮到皇后向太后敬茶。

昨日清早姜雪蚕被喜婆拉着讲过这规矩,说是新妇要双腿跪地,茶盏也要以双手奉上。

不过显然,太后不舍得她这个儿媳太辛苦,特地令人拿了个鹅绒软垫放到姜雪蚕身前,让她的膝盖不至于碰到那冰冷的地面。

不想,只敬茶这事便令她喜上眉梢,只因她这儿媳跪地时身子不大利索,那小脸皱巴得跟什么似的,她倒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从中联想到了什么,嘴角快要飞到天际。

她这儿子也算有眼力见,在他媳妇起身的时候小心扶了她一把。

太后饮着手里的清茶,只觉往日常喝的这茶今日竟泛了几分甜味。

这事告一段落,太后又拉着她的宝贝儿媳说了些悄悄话,当然主要还是关于她未来皇孙的事。

“雪蚕啊,哀家当年嫁给先帝三年才有了寒之,你可一定要加把劲儿,你年纪小,定比哀家轻松得多。”太后拍着旁边人儿的小手,语重心长,殊不知旁边人的小脸已经红了个透。

“……是。”旁边那道目光太过灼热,纵是姜雪蚕羞于回答,此时也只得应和一声。

太后显然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又拍了拍她的小手,放心地把她还给了自己儿子。                        

                            

历来封后大典都在第二年的月初,到了宋寒之这儿也没法子例外,只因赶制吉服这事急不得,宋寒之在这事上头倒是吩咐了精益求精,不容许出一点差错。

昨日大婚,他这几日倒得了个休沐的机会,考虑着要带身边人去个什么地方,可身边人却看似兴致缺缺,一路也未言语,与平时不大相同。

他心中担忧,正巧此时路过东宫,他便叫人开了门,拉着身边人大步进了此处。

此处算是他们的故居,如今已有小半个月未来过了,不过有下人常来打扫,倒瞧不出与从前有什么不同。

唯有一样——柿子树已经结果了。

如他所料,身边人瞧见这个,原本垂着的眸子抬了起来,也有了光彩。

其实宋寒之在他们如今的居所也派人栽了满院柿树,可他总觉得,那些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棵,只因意义不同,栽树的人也不同。

眼前人显然也与他想法相似。

“夫君,这棵柿树结果的样子真好看。”姜雪蚕指着那一树硕果,眼角眉梢终于有了笑意。

“是啊,真好看。”宋寒之也附和了句,只是目光似乎并未停留在那柿树上。

见眼前人心情愉悦,他又有了个想法,真心多于玩笑。

他静静瞅着他的新婚妻子,说:“不要栽一棵了,明年我们栽两棵吧,或者……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