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皮影戏(22)【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荀亦带着满脑子的新点子告别了高乌,  离开高乌的戏堂前,她特地去向他询问了些水袖的操作技巧。

        尽管真人用手操作水袖和皮影操作水袖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这其中还是有着些许的相似之处的。

        荀亦对水袖这方面并不了解,  在皮影上加布料水袖这个观点以往也没有出现过,  她找不到前人参考,  只能靠自己慢慢研究了。

        面对荀亦的求助,高乌欣然向她讲解了一些操作水袖时的小窍门。

        力道当然是重要的,但也不能靠蛮力,主要的还是靠着一股巧劲。

        荀亦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  将高乌告诉她的那些小窍门记录下来。

        时间差不多了,荀亦向高乌提出辞别之意。

        关于水袖的疑点,  她还没有完全解决,  但她现在还不着急。

        她有高乌的联系方式,  等后面试验的时候,  有什么不懂的直接给高乌发消息问他就行了。

        荀爷爷在酒店之中等候着荀亦,从戏堂回来的荀亦和爷爷一起把行李打包好,坐上列车,  踏上了新的路途。

        他们或许会按照原计划去往下一个小镇,也可能会因为沿途风景绝妙,  而突发奇想的中途下车。

        这次的游历之行没有固定的旅程,一切随心。

        ————————

        一个月后,某大厦电视台之中,工作人员怀中抱着文件,  脚步匆忙的在办公室来回穿梭。

        “合同呢,  赶紧把合同给我准备好!”陈姐大步踏入电梯之中,  催促着跟在身旁的小助理。

        “明天晚会就要正式开始了,  赶紧让各部门准备好,  今天再彩排一次!”陈姐急匆匆的开口道。

        “是,我马上去把合同给您拿过来!“

        电梯停在了三楼,小助理脚步匆忙的走出电梯,陈姐关上电梯门,继续往更高的楼层而去。

        小会议室之中,陈姐坐在了主位之上。

        “彩排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嘉宾们都到齐了吗?”

        坐在她身旁的女人扶了扶眼镜。

        “黄云林和易环他们都很好说话,对彩排的事情并没有异议,已经在后台那边等着了。”

        “其他那些小嘉宾们也都到齐了,就是……”

        戴着眼镜的女人口中的话顿了一下,语气有些迟疑。

        “……就是吴老师那边可能暂时还来不及赶过来。”她委婉的开口道。

        吴光耀那哪里是赶不过来,他那话的意思分明是不准备参加今天的彩排了。

        但陈姐听到这话肯定会生气的,到时候承受怒火的当然不会是吴光耀,而是她这个小喽喽。

        为了保住自己,她没有把吴光耀的原话复述出来,而是艺术加工了下,换成一种更委婉的说法。

        ——暂时赶不过来

        陈姐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都是老油条了,她怎么可能听不出自己下属这番话的意思。

        今天要彩排这件事她早就通知了吴光耀的经纪人,但凡有点心的人都不会出现赶不过来这种情况。

        就算赶不过来,提前说一声不行吗?

        等到自己这边的人过去问,才说出这么一句推辞。

        像是怕谁听不懂他暗藏的意思一样。

        若是以往,陈姐绝对不会惯着吴光耀的大牌脾气,但这次是台里的关键时候,以往合作的那些歌手都被别的台高价请走了。

        他们能请来撑场子的大牌也就这么一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陈姐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忍着吴光耀的大牌脾气。

        陈姐按了按眉心,不想再去想这个糟心事,她抬头看向了坐在最后的女孩

        “小黎,你跟我来办公室。”

        陈姐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身。

        “你准备的追忆传统节目怎么样了?”她看向被称为小黎的实习生,开口道。

        小黎有些紧张的开口道:“参加节目的传统艺人我都邀请过来了,现在正在节目组安排的酒店里住着,陈姐你放心。”

        “行。”陈姐点头,脸色一缓,总算有件能让她舒心的事情了。

        她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继而开口问道:“你都邀请了哪些嘉宾过来?”

        她最近一直在忙着晚会里的热门节目,唱歌和小品之类的,对这个只是用来装面子的追忆传统节目并没有放太多心思,现在把小黎叫过来,也是想了解一下。

        “是这样的。”小黎开口道,“我找了了几位比较有名望的大师,都是在他们各自领域里有些名气的,京剧昆曲大鼓这些我都各自邀请了一位过来。”

        说到这里,小黎顿了下。

        “我还邀请了一位耍皮影戏的民间艺人,她最近在网上的风头正盛,我想着把她邀请过来应该会给节目增加一定的收视率。”

        听完这番话的陈姐点了点头。

        “你做的对,现在看电视的人少了,网上的收视率也是很重要,找一个在网上有一定名气的人过来,对这个节目也有好处。”

        她抬眼,看见了小黎有些紧张的神情。

        “你这是怎么了?”

        小黎咬了咬牙,开口道:“这位民间艺人年纪不大,但是李姐你放心,她是有真本事的,我看过她的皮影戏,演的真的很好,有好多大师都夸过她!”

        她邀请的是荀亦。

        荀亦在邀请来的嘉宾中算得上是年纪最小的了,和其他那些须发皆白的大师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也是之前小黎一直迟疑要不要邀请荀亦的原因,她认为荀亦的实力是担得起上这次节目的,可她的年龄却是个大问题。

        她怕陈姐会因此质疑她。

        听到小黎说出荀亦的年龄后,陈姐皱起眉。

        这年纪也太小了吧?

        要是在之前,她肯定要开口反对一下,但现在让她着急上火的事情太多了,这么对比下来,荀亦的年龄问题倒是不值一提。

        她按了按眉心,开口道:“算了,既然你都已经把人请过来了,那就这么办吧。”

        “到时候你好好把稿子合计一下,少给她安排点镜头就行。”

        老少同台宣扬传统也算是个好的寓意,陈姐尽力安慰自己。

        虽然说是直播,但摄像头对着谁还是他们后台说了算的,大不了给导播打声招呼,少给那个小姑娘切镜头就是了。

        ————————

        酒店中,跟着几位前辈彩排结束的荀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彩排时,那位唱京剧的老师傅悄悄对她挤眉弄眼,让她别紧张,说他会罩着她的。

        那位老师傅认识高乌,在得知荀亦要参加这个节目后,高乌特地拜托了那位前辈,让他照顾一下第一次参加节目的荀亦。

        那位老师傅对小辈爱护的很,当时便应下了高乌的请求,在彩排之前还特地来和荀亦打了声招呼,跟她讲了些上节目的注意点。

        荀亦心底有些感激,她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和高乌聊天时随口提了一句自己要上节目的事,高乌就去联系自己的前辈来照看她。

        非亲非故,只认识了一个多星期的朋友能为她做到这个地步,荀亦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高乌倒是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大事,收到荀亦的道谢消息时,他也没怎么在意。

        帮小友一点小忙不是挺正常的吗?

        三天前的荀亦刚刚结束自己的出门游历之旅。

        离开河安镇后,荀亦接下来的旅途中除了街头表演以外,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如何用皮影来控制布料水袖。

        在荀爷爷的帮助下,荀亦摸到了些窍门,回到老家的那两天,她正试着将自己刚刚琢磨出来的那些技巧融合进一出新戏之中——那出戏是她结合旅途中的见闻,自己编造的一出戏。

        最初听到荀亦想要将水袖融入皮影时,荀爷爷的第一反应是异想天开,随即而来的却是一阵欣慰。

        不管最后会不会成功,荀亦能有自己创新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荀亦编造那出新戏时,荀爷爷也出了一把力,帮荀亦矫正了一些唱词方面的格律问题。

        表面上的荀亦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研究出了些许窍门,实际上的她在学习空间里不知道用了多少时日,用于研究这件事。

        在这般努力之下,荀亦的新戏也有了些眉目,大体已经出来了,只需要再琢磨一下细节方面的问题。

        她这段时间在家忙活的就是这件事。

        荀亦平时不怎么看微博私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向她发来邀请时,还是系统提醒了她,她才知道的这回事。

        荀亦对上电视并没有什么反感,更何况他还有个出名的支线任务在那里等着她呢,这个机会她当然不能放过了。

        荀爷爷在老家帮她找适合用来开店的店面,没跟荀亦一起来,荀亦便一个人坐上了去往目的地的飞机。

        一个人呆在酒店里还挺无聊的,荀亦又翻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套皮影箱子,里面装着的是她新编的那出戏的皮影。

        皮影的形象都是由她自己设计的。

        就算是来参加晚会节目,她也不想放下自己日日练习的皮影,思前想后之下,她便把这套皮影带了过来,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练两下。

        拿起皮影杆子的荀亦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顿了下手上的动作,转而拿出手机发了条微博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