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薛家父亲37(2 / 2)

加入书签

        虽然依依不舍,在金陵城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回忆。但心之所安,便是故乡!

        这次,他们赶路没有再耽误,但方氏一路看着沿途的山水风景,也是眉飞色舞,丝毫不觉着疲累和不适。薛淞莞尔一笑,方氏在这个时代里,其实也算是追求心灵自由的女子了,有这样的父母,才会养育出那薛蝌、薛宝琴那样出色的儿女来。

        离假期期满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薛淞一家到了京城,住进了薛府。当天,人疲马乏,众人安顿下来,薛淞命人从酒楼里订了一席饭菜来,草草地吃了后,大家就歇下了。

        方氏休息了一日后  ,就带领着下人们拆卸行李,兴致勃勃地收拾起家来。她很能干,管家有条不紊,没几日,薛府在她手上就焕然一新。薛淞看着那布置得温馨雅致的宅子,心中非常满意。两人心意融洽,互相扶持体谅,这样的人间烟火让他觉得踏实安心。

        薛淞回去销假,众进士们陆陆续续地也都回来了。接着,在吏部的安排下,进士们就要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观政生涯。

        所谓观政,即是进士们在京城各衙门里流转,跟着官员学习如何处理政事,积累经验和能力。一般他们会选择在两三个衙门中轮流,以其中一处为主。三年期满后,吏部再根据他们在观政时的表现,展示出来的才能和进士们身后的背景势力,来给安排官职。

        一甲是直接进翰林院当修撰和编修,从此有了进入中央高层的资格;其余的进士,要么留在京城各衙门里做主事,要么,就外放了去做知县,但具体分到何处,其中差别还是挺大的。二甲进士自然要比三甲安排的出路好。

        吴侍郎详细给薛淞分析了这观政的情形。薛淞的名次在二甲中也算靠前的,在选择上总有些优待的。吴侍郎道他可以和吏部疏通一下,把薛淞安排在像翰林院和礼部这样清贵的地方,名声好听,又好与高官们混个脸熟,留下印象来,这样对他的仕途是很有利的。

        薛淞仔细思量后,婉言谢绝了吴侍郎的好意。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论起心思计谋来,他自忖没这个天分。吴侍郎许是从忠义亲那桩事上对他信心十足,认为他是个心思缜密果断的可造之材,但薛淞知道,那是因为自己有知道剧情这个大外挂存在,否则,

        还有,他也不喜欢整日的舞文弄墨,那并非自己的擅长,在这方面,他怎么也胜不过那些货真价实的一甲、二甲进士的。他更厌恶那些整日勾心斗角的算计,太累了,不值得!

        “  如果可以,还请老师帮助把我安排到户部吧!”薛淞对吴侍郎诚恳地道:“老师您也知道,我家是皇商出身,在管理财务、经营、计算方面是比旁人强的,但论起文章笔墨来,只能说差强人意。以己之短,来对上旁人之长,那是不智的!”

        吴侍郎惋惜地叹了口气,薛淞志不在此,那也是无法。既然如此,踏实安生地做事,也是一条好的出路。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勉强你了。户部莫侍郎是我师兄,我把你推荐到户部。你好好地跟着他,必会有所进益的!”吴侍郎想了一想,嘱咐道。

        薛淞感激地施礼:“学生必不会辜负老师厚望!”

        几日后,进士们各自分配了观政的去处,薛淞如愿被分去了户部。

        就在同一年,还有位武勋出身的三甲进士贾敬,他名次虽然不高,但分配到的观政衙门倒是很不错的,居然去了翰林院中书科。因为他是先宁国公之子和宁国府的继承人,身份与其他人都不同,且贾敬得到了忠义亲王的大力举荐,吏部自然要给这个面子。

        还有,上届的进士们也结束了三年的观政,正式被授予了官职。

        薛淞从文件中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林如海!

        前科探花郎,荣国公的女婿,被吏部分进了御史台,成为了一名新进御史。御史大夫们既清贵,又掌握着监察、弹劾官员之权力,是个让人羡慕的官职。

        薛淞默然了良久,想起书中林家和林黛玉凄凉的结局,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了茨威格的一句话:命运赠予的礼物,暗中都标好了价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