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薛家父亲98 贾宝玉进国子监……(1 / 2)

加入书签

贤德妃难得地迎到了泰安帝,服侍殷勤,但赔笑提出的小请求却被一口回绝。

        泰安帝义正词严地表示,朝廷自有法度,这国子监的名额是给朝臣勋贵们的恩典,岂能随意更改,朕是那因私废公的昏君么?你那娘家弟弟若要用心读书,京城里那么多好书院不能选么,可见得是只冲着那进学的功名去的!皇后的娘家都懂得谨慎守礼,不逾矩,哼,爱妃你难道要越过皇后去......

        这一席话,吓得贤德妃惊慌失措,立刻跪地请罪,再不敢提起此事。

        贾宝玉进国子监这样的小事,贤德妃都没能办成,贾家就有人暗地里议论起来了。王夫人无法之下,只得去向王子腾求助,王子腾没有儿子,王仁年纪已大,自己压根也不想读书,就等着袭爵呢,王家那国子监的名额就还没用。

        王子腾思忖了后,便答应把王家这个名额让给了贾宝玉,王夫人心满意足,高兴而返。

        但王熙凤闻知此事,却是心中恚怒起来。因为王熙凤早就和王仁说了,想让哥哥把这名额留给她使。王熙凤膝下现在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但以后她还会没儿子么,朝廷对贾家再下一代就没这个照顾了。

        不过,她也不白占这个便宜,会给王仁银子补偿的。再说了,嫡亲外甥自然以后会念着舅舅这个好的。王仁也答应了。谁想到,却被贾宝玉截胡了呢!

        贾家,以后究竟是她一家的,还是贾宝玉的呢?王熙凤恨恨地想着。

        薛虬的婚事已经有了眉目,薛淞和方氏和国子监孙监丞初步达成了意见,两家决定结为秦晋之好。

        当年薛家还居住在旧宅,在忠义亲王兵变之际,薛淞果断组织起邻居们抗击乱兵,保全了众人,还主动向孙家人伸出援手,让孙家妇孺在自家密室里藏身。自此之后,孙家感念薛淞的好,与薛家便走动得甚是亲密。

        孙监丞的孙女儿与薛虬年岁相仿,那时两人年纪尚幼,还不需太过避嫌,便时常在一起玩乐,也算是青梅竹马了。后来,薛家去了江南几年,又搬了新家,两家内眷的交际不免就走动少了,但薛淞和孙监丞始终保持着书信来往。薛虬在国子监的时候,孙监丞对他关照有加,给他安排了最好的博士指点教授,薛虬能在会试中一举得中,其中孙监丞也出力不少。

        薛虬形貌出众,为人行事也甚得孙监丞的赞赏,他在国子监时,孙监丞心中就起了些心思。自己的孙女雅兰,正值芳华,已经及笄,家中正为她相看。这薛虬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么?

        薛虬是自小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与雅兰也是有少时情分的,薛家的家风纯正,家底也厚,薛淞夫妻更是待人宽容,不会亏待了媳妇的。日后薛虬大概率也会留在京城,这样雅兰不会与家人分离,可以时常走动。而且,那时薛虬已经是举人了,前途光明,哪怕是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考不中进士而已。以薛家和自家的能力,还是可以为他谋一个官职的。

        但那时薛虬在埋头准备会试,孙监丞怕分了他的心,不敢吐露这个打算,但私下里,也隐晦地和薛淞提起过。这样薛家为薛虬考虑婚事时也不会遗漏下了自家孙女这个人选,至于此事成不成,那就看薛家人的考量和天意了,孙监丞不会因此而心生间隙的。

        这样坦荡的态度让薛淞心中舒畅,他再仔细想一想,觉得这门婚事还是很适合的。两家相处得好,孙家是门风纯正的书香门第,但也并不迂腐,和这样的人家结亲,不会有什么麻烦事。孙雅兰自小也是受过教育的,与薛虬可以谈得来,现在在家中也协助着母亲管理家事,日后也能支撑起家业来的。

        再从现实考虑,孙家虽不是权势显赫,但也是书香世族,孙监丞在国子监里从博士一直做到监丞,认真敬业,与人为善,甚有威望。多年来,朝廷中有多少人是从国子监中出身的,论起来都要尊孙监丞一句‘先生’,这无形的资源可是极得用的。

        薛虬若是娶了孙雅兰,孙家定然会尽力帮助女婿,薛虬不是孜孜于权势的人,但朝中有人,终究也是有好处的,仕途会走得平坦一些,至少不要担心旁人的暗算。

        至于孙家财力和权势相比着钟鸣鼎食人家,是单薄了些,薛淞对此完全不在意。薛家自己就有钱啊,再说了,上赶着娶个高门贵女就是好事么,‘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看看原书中的林如海就知道了!

        薛淞心中已经中意了孙家雅兰,但他是个现代人,也做不出包办婚姻的事来。他和方氏商量后,决定先由方氏先去看看,觉得好,再那这事告诉了薛虬,问一问他的意见。

        方氏自回到京城,也往孙家送了土产,一直保持着联系,自有了这个念头后,便带着薛舒辰与孙家时常来往起来,两家都心照不宣。

        多方接触下来,方氏对孙雅兰很满意,人才、性格都不错,与薛舒辰相处得也融洽投缘。于是,便询问起薛虬的意见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