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想简单了点(1 / 2)

加入书签

听朱宸濠说并不急于开关后,严嵩也是轻吁了一口气。

因为这个已经禁了百多年的海,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

即便朱宸濠是个非常强势的皇帝,可必然还是会有一帮悍不畏死的家伙会跳出来维护祖宗成法。

到那时朝堂上一番鸡飞狗跳肯定是少不了的。

严嵩如今可说是四处逢源,但等他真站了队,恐怕亦会因此而得罪一大帮人。

“陛下。”

就在这个时候,刘泉从翰林院回来了。

“事情办妥了?”

看见正步入书房的老太监,朱宸濠随口便问了一句。

刘泉忙回道:

“陛下放心,老奴是亲自盯着他们办的,此刻已经派人将圣旨传往广东了。”

“很好。”

朱宸濠冲着刘泉点了下头,紧跟着又道:

“我打算清理一遍档案库,从中找出《郑和出使水程》来。

刘泉啊,此事我不想交给那帮官员去做,你给我找一批能识文断字的宦官,让他们去查找。”

“这个……文渊阁、大本堂、皇史歲和黄册库全都要清查么?”

听闻朱宸濠要清理档案库后,老太监神色微变,颇有些为难地问了一句。

大明立国一百多年了,留存的档案之多,必然难以估量。

这找起来,比起大海捞针来也好不了多少。

这也就难怪刘泉会变了脸色。

“查,当然要查,而且要给我仔细地查。”

刘泉的模样朱宸濠只当没看见,他当然知道要查找的资料多如牛毛,可宫中的太监也很多啊。

朱宸濠记得康熙就说过,明朝时宫中的宦官数量上万。

这么多人,与其混吃等死,还不如让他们动起来,为自己办点儿事。

更何况,朱宸濠也不敢让那帮文官去做这件事。

因为那些家伙想法过于清奇,太不可控。

他还真怕再遇到个李大夏、张大夏啥的,在找到东西后直接一把火给烧了。

到那时,就算将那人碎尸万段,也于事无补了啊。

“陛下,依臣之见,黄册库就算了吧。”

就在朱宸濠让刘泉详查所有存有档案之处时,严嵩却突然开了口,

“自从太祖高皇帝建立黄册库之后,它便一直都在南京的后湖中心,所以您要的东西应该不在那儿。

除了黄册库远在南京之外,它所存的黄册,也是用来登记人口户籍以及土地这些的,跟《郑和出使水程》那种科技类的资料八竿子都打不着。”

“可要是万一刘大夏托人将东西送到黄册库去藏匿了呢?”

朱宸濠虽也觉得,当年在北京管理档案的刘大夏不可能将东西藏到南京去,却还是说出这么一句来。

“陛下无需担忧此点,因为弘治时就曾清查过一次黄册库,并未从中发现什么奇怪的东西。”

严嵩此刻又给朱宸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表示黄册库中不会有除户籍之外的文书。

“弘治时曾查过啊,那倒是不太久,可就不知他们是否查得够仔细。”

虽然严嵩说得有理,可朱宸濠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那次清查,足足持续了七八年的时间。

而且,只弘治四年到弘治九年这五年,不算负责清查人员的俸禄,光他们的伙食费和其他开销就花费了一万多两银子。

所以,想来查得很是详尽了。”

见朱宸濠还在那儿犹豫,于是严嵩直接放了个大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