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军中扫盲(2 / 2)

加入书签

这次给严嵩当托儿的,是王守仁。

“下官以为,首先应该提高将校……嗯,或许应该提高所有将士的识字率。

一个人只要能识文断字了,那不管他学习什么都必将快上许多,行为上也不会再像之前那么粗鄙。”

严嵩这话一出,好些官员脸上都浮现出一缕略带讥讽的笑意来。

军队啊,能识字的根本就找不出几个来,严嵩这家伙居然还想让所有士兵都能识字,  这不是笑话吗。

要知道那些文官之所以看不起武将,  就是因为觉得那帮人不读书,野蛮,而这已是几千年来军队的通病,岂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我大明的军队若真能人人识字,那风貌必定焕然一新。”

兵部尚书王纶一开口好像挺赞同严嵩之言的,可看其神情却明显不是那么一回事,果然他很快就又说道:

“不过只怕超过九成九的官兵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在这种情况下,严侍讲想教他们识字,恐怕有些过于想当然了吧。”

“那可不一定。”

面对那帮认为自己是在跟他们讲天方夜谭的官员,严嵩很快便从怀中摸出来好几样东西,

“下官这里有‘注音速成识字法’和‘汉字注音法’,还有可按照音标和笔画查找汉字的字典,有了这些,官兵们每天只需抽个把时辰出来学习,最多半年就能将常用字认全了。”

严嵩拿出来的那个“注音速成识字法”,并不是现代的汉语拼音,而是新中国扫盲运动时曾使用过的,那种仿日语假名的注音体系。

之所以用这个,是因为它对错过了记忆黄金期的成年人更有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这个识字法就已被证明非常有效。

参加速成识字法学系的全文盲中的绝大多数,在通过150到200个小时的学习后,就能识能写1500至2000来个汉字,并可独立阅读文章了。

至于严嵩提到的“汉字注音法”,其实就是现代汉语拼音。

而在这里,它只是“注音速成识字法”的辅助。

之所以要加上现代汉语拼音,也是因为朱宸濠和严嵩觉得大明很快就将跟那帮西欧人打交道,先一步认识字母也是好的。

并且使用字母,也更方便人们通过字典来查找不认识的字。

严嵩手中所拿的字典,则是朱宸濠照着脑海中的记忆默写出来的。

不过为了配合“注音速成识字法”,严嵩也对字典进行了微调,增加了一个查找方式。

对于朱宸濠和严嵩选择军队开始进行扫盲运动,那就更好理解了。

部队嘛,高组织性和高纪律性就是它最大的特点。

并且人多了不但能提高学习的氛围,还能相互帮助,学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众官员听过严嵩之言后,都纷纷好奇地看向他手中那几本或薄或厚的书册。

这些人最感兴趣的,自然是“注音速成识字法”和“汉字注音法”,对于字典反而不怎么在意。

这也是因为现在虽然连《康熙字典》都还没出现,但却早就已经有《说文解字》了。

因而对这种不算新奇的东西,他们也就没那么在意。

但另两样,却是闻所未闻,从未见过的。

毕竟按照历史进程,中国最早的汉语拼音,还得再等个百把年,才能由一个法国传教士发明创制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