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拍板建校(2 / 2)

加入书签

严嵩似并未感受到四周那些人对他的态度变化,眼睛也始终只盯着御座方向,

“所以,臣认为能胜任这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只能是兵部和都察院的那些官员,以及地方的兵备副使等。”

严嵩提到任用兵部和地方的兵备副使来做这个军事院校的老师很好理解,毕竟这些人在明朝时本就是掌兵的。

而他之所以会点明都察院,则是因为在地方执掌军政大权的巡抚,几乎都会加一个副都御使或佥都御史衔。

就像王守仁,便是以副都御使衔领的南赣巡抚。

历史上的刘天和,更是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制三边,  然后随着不断的取胜,官职也是一路向上,刚由右都御史升左都御史没几天,就已一步到位,成兵部尚书了。

而那个成就刘天和的苦主,就是如今占据河套地区的漠南蒙古右翼三万户济农吉囊。

所以在明朝,那帮都御史中能打的还真不少。

严嵩将自己的建议说了个清楚明白之后,杨廷和的脸上甚至都有了一丝笑意。

因为在他看来,只要皇帝认同严嵩的话语,那么即使这个军事院校真的开办起来,教授那些学生的老师,也将全都是文官。

也就是说,未来统兵的那些将校,全都是他们这些文官的弟子。

如此一来,文官跟军队的关系,岂不是比现在更加的紧密?

杨廷和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因为在他们这个时代,师生的关系一直都是极为紧密的。

就像科举之后那些新科进士和座主之间,各种利益都将会因这层师生关系而交织在一起。

就在那帮文官浮想联翩之时,严嵩又接着说道:

“陛下,要是真能创建一所镇西侯口中的这种军事院校,臣觉得像如今这样的将校培训虽然也可以时不时的搞一搞,但更多的还是应以培养青年军官为主。

也只有年轻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军事知识。

并且臣还认为,等日后这个军校真创办起来,在招收学员上,也应该引入考试和审查机制。

毕竟这些人未来都是要为国家征战四方的,不能什么人都收。”

“有道理,你们觉得呢?”

朱宸濠先肯定了严嵩一句,然后又看向了杨廷和等人。

“臣觉得只要是于国有利之举,都可以进行尝试。”

听完严嵩的一番话之后,杨廷和虽不能说百分百对这个军事院校放心,却也认为真搞起来对他们而言还是应该有些好处的。

因此他便对此表达了支持的意思。

杨廷和都这么说了,他那一派的人当然不可能跳出来唱反调。

文官集团不反对,朱宸濠的那批老班底也都看出皇帝是已经同意了,于是也都纷纷出言赞同。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就准镇西侯所奏,在京城建立一所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院。”

朱宸濠当即拍板,将创建军校一事给定了下来。

而且这次他还直接将“皇家”二字给加了上去。

看来,他对此还是有些执念的。

“臣,谢陛下。”

周尚文当即向朱宸濠道谢,而从其脸上的神情来看,似乎根本就不在意主导这个军校的是文官还是武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