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严嵩的烦恼(1 / 2)

加入书签

华夏自古最重视的,就是一个“孝”字。

这也是儒家最为推崇的。

而那本《孝经》不管是孔子所著还是他弟子的遗言,总之里面的内容深深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特别是其中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即便在现代社会,  也基本上是人人皆知的。

而在儒家独大的封建王朝,这句话也就成了圣典。

于是,华夏无论男女都不能轻易理发,除非太长才会剪短一点点。

并且剪下来的头发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要精心收藏起来的。

这就使得只要是汉人为主导的王朝,人们个个都是长头发。

男子头发太长又不能随意披散在脑后,只能将其梳成发髻,  然后用东西固定在头顶上。

若配上汉服,  看起来倒是飘逸潇洒,气度不凡。

可实际上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打理起来也非常麻烦。

像朱宸濠还好,一切都有宫女伺候,根本就无需他自己动手。

所以他在这方面,烦恼还不算太深。

因而在严嵩说起由于头上的发髻而不能戴后世那种军帽时,朱宸濠虽有些遗憾,但也没觉得非要那种大檐帽不可。

“我记得那种大檐帽应该是十九世纪初才起源于沙俄的吧,而在它出现之前,欧洲各国的军服看上去不也挺好么。

对了,那时候的军帽好像也挺高的,要是日后真要改换军服的话,就算咱们的士兵梳着发髻,也能戴上那样的帽子嘛。”

对朱宸濠而言,就算军帽高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清朝之前,为了容纳发髻,无论文武所戴的帽子都挺高的。

“可微臣觉得还是大檐帽看起来更有型,更漂亮。”

令朱宸濠意外的是,严嵩竟然没有立马接受和认可他所说的,  反而还坚持起大檐帽更好看的观点来。

“嗯?”

严嵩的态度让朱宸濠愣了一下,随即他又仔细瞧了瞧对面那家伙。

结果却发现严嵩一直都没有将刚才脱下来的帽子戴回去,在他看过去时,甚至还抬手挠了挠头。

“你这小子,莫非……”

朱宸濠突然想到了什么,但他用眼角的余光瞥了旁边的老太监一眼后,就直接闭口不再说下去。

“嘿嘿,臣以为陛下可以考虑一下,毕竟过几天就要进入最热的时候了。”

严嵩知道朱宸濠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立即冲着对方笑了笑。

“我考虑个屁呀,你也不想想,那观念都已经存在多少年了,是能轻易动的吗?”

看严嵩的意思,分明就是想要学现代社会,将头发简短。

可只要想想满清强制剃发时死了多少人,就知道这种事是不能轻易碰触的。

人家是外来者,还可以不顾百姓死活,强制下令留发不留头。

但朱宸濠却是大明的皇帝啊,下这样的命令,只怕所有人都会认为他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