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加入书签

采薇能确认一个答案,  在康熙早期,  皇帝真的是一个好阿玛。

        瞧瞧,  皇帝哄了尼楚赫,哄了长华时,  那真是非常的有耐心。

        这时候,采薇想到第一世时,那时候,  皇帝待胤祉似乎也是这般样子的。

        只是后来变了。

        后来她失宠了,皇帝哪怕念旧情,  她也无心争宠。

        许是第一世时,她就剩下胤祉一个儿子。她不意皇帝的心,  她这个妃子是怎么样?

        她只想护好一双儿女。

        那时候,  她更多的去讨好皇太后。

        想到皇太后?

        采薇就想到宜妃郭络罗氏。

        第一世时,  她二人都有心讨好皇太后,还是结下一些盟友情。

        或许就是旧人退位,  给新人让贤。

        后来宫里出了得宠的德妃、良妃?

        其时,也不尽然。

        能得宠的,  自然有得宠的道理。

        采薇想到一些往事时,她的眼神变得迷朦。

        “哇哇……”小孩儿的手,  拉一拉额娘子衣袖。然后,采薇惊醒过来。

        采薇看着自己怀,  这会子一张大笑脸的儿子长华,  采薇的脸色在瞬间变得温柔。

        “长华,  真是一个爱笑的孩子。皇上,  臣妾听老人讲过,说爱笑的孩子有福气。”采薇说了这话时,还是哄一哄小孩儿。

        皇帝听后,回道:“朕的孩子,自然是极有福气的。生在皇家,享受天家富贵,朕的孩子将来也定是出色的巴图鲁。”

        皇帝对于一双儿女,这时候,还是看得跟眼珠子一样。

        这是皇帝活下的第一个女儿,第二个儿子。皇帝瞧着孩子挺活泼的模样,皇帝心情甚好。

        但是,就是这般甚好的心情里。皇帝想到慎行司里的四个奶嬷嬷。

        这一起子事情,皇帝在心里有些想法。

        当然,此时此刻,皇帝不会讲出来。皇帝只是彻查,彻查楚后面的问题。

        宫廷内外,紫禁城的一切,皇帝身为主人,他当然不想被人瞒了耳目。

        如果有些奴才不用?

        皇帝不介意再清洗一回。

        “朕回头吩咐一声,钟粹宫的用度提一筹。尼楚赫、长华皆是不能让人慢待。”皇帝在这一起子事情后,也是要表明态度,表明皇帝在意小格格、皇阿哥。

        这是给钟粹宫的赏赐,也是对一些人暗手段的敲打。

        这表明皇帝是心有计较的。

        当晚,皇帝留宿在钟粹宫。

        于是,采薇是先哄睡了两个小孩儿。

        皇帝挺有心情,还是仔细的瞧着采薇给两个小孩儿哼了摇篮曲。

        “你这小调听着有些乡野的野趣。”皇帝挺是打趣的话语。

        “皇上不嫌弃,臣妾乐意给皇上唱起野趣儿的小调。”采薇不介意采衣娱亲的做事态度。更何况,她挺想和皇上拉近距离。

        男女之间的距离,从哪儿开始?

        他们是相处太久,儿女都是生下来。这感情的事情嘛,自然就从敦伦之事上,那是多些合拍的感觉。

        毕竟,采薇是知道的。

        似皇帝这等人物,真是谈感情?那也是家国在前,儿女私情在后。

        采薇想的,就是天长日久,一点一滴的积攒了和皇帝的感情。

        她没想着,一下子与皇帝来一个一见钟情,又或者一下子就让皇帝一见倾心。那不现实,既然不现实,就不幻想了。

        “好啊。”皇帝牵着采薇的手,那是笑语盈盈。

        采薇不拒绝了。

        这一晚,皇帝夜宿钟粹宫。

        采薇倒是好好的,嗯,勾引了一回皇帝。

        帮为一个庶妃,采薇觉得她可以闺房之趣时,那么小小的不要脸一些。

        有一句如何说的?

        就是有情人,做欢喜事,别问是缘?还是劫?

        这缘与劫?

        采薇不在意。

        反正进宫后,一堆女人争了皇帝的宠爱,这本来就是缘与劫,也说不太清楚。

        至于有情人?

        这感情也得看是什么样的一份情。

        采薇瞧来,她跟皇帝就是一夜情,那是男女之间的纯粹版。

        至于欢喜事?

        男女之间的欢喜事,那就是一个愉快的渡过一个夜晚。

        饮食男女,彼此快乐。

        这是成年人的世界,那是人伦大道,没什么对与划,只有快乐与欢喜。

        次日。

        皇帝离开后,采薇又补了一个眠。

        早膳后。

        钟粹宫来了四个嬷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