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加入书签

宜嫔进宫这些年里,  在皇帝跟前算是得宠的。

        当然,  不可否认的,  宜嫔能得宠,也跟家族一直兴旺有关连。

        到底后宫的女子,那要有体面。

        一是皇宠,  二是家族。

        这家族给力了,皇帝都要卖些颜色的,  加以善待的。

        宜嫔哪怕这般的风光了,  那又如何呢?

        宜嫔膝下无子。

        宜嫔不是没怀上,  而是没保住。

        这宫里的小孩儿,不是生下来就完事儿。

        那要养大了,  还得看生母的能耐。这小孩子没过岁,  都不算站住脚。

        在这等情况下,宜嫔就觉得荣嫔算是聪明人。

        聪明人懂得舍得,有舍有得。

        如果想抓了手,  全部都拿了好牌,那可能到最后抓得越紧,  什么都落不下。

        宫廷里,有耐的女人不会缺了。

        可有时候,  一些事情真的看了选择。

        这选择不同,道路就是不同的。

        宜嫔自然也想讨好了皇太后。

        然后,  借着讨好皇太后,  也是讨好了太皇太后。

        此时此刻,  采薇也看懂了宜嫔、郭络罗常在这一对姐妹的来意。当然,  采薇自然是热情招待。

        关于寿康宫那儿,一些应该说的,采薇不隐瞒。

        一些不应该多嘴的,采薇肯定也懂的闭紧了嘴。

        这般与郭络罗家的姐妹来回谈了一刻钟。然后,纠结于寿康宫上的话题,才算是结束。

        等着宜嫔、郭络罗常在告辞时。

        这二人从正殿出来,正巧着,就是遇上了从偏殿的书房出来。

        这时候,尼楚赫、长华两个孩子也是准备去额娘的寝宫请安。

        他们啊,想要找了额娘,那是一起去了寿康宫玩儿。那儿可有一对弟弟呢,每天都要去看望了弟弟,尼楚赫可一直记得这事情。

        至于长华?

        长华也乐意与弟弟们多亲近。

        到底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见过宜嫔母……”

        长华拱手行礼,他的记性还不错的。关于宜嫔、郭络罗常在这一对姐妹,他自然还是蛮印象深刻的。

        那自然不会认错人。

        当然,介于目前年纪尚小,长华给二人行礼时,只是称呼了宜嫔。至于郭络罗常在还是陌生人。

        长华于是也是行一礼。倒是故意表示了小孩儿的模样,似乎不知道如何的称呼。

        这时候,嬷嬷在旁提醒了一句。

        长华就是补充了话,说道:“见过郭络罗常在。”

        尼楚赫就是学着弟弟,弟弟如何称呼,她就是如此称呼。

        那肯定儿的错不了。

        “长华阿哥多礼了。”

        “尼楚赫格格也多礼了。”

        宜嫔笑容爽朗,她倒是瞧着两个小孩儿一本正紧的行礼,那是笑容轻快。

        郭络罗常在也是目光里,多盯着两个小孩儿瞧了几眼。

        “我和姐姐要去给额娘请安,告辞。”

        “告辞。”尼楚赫又学了弟弟。

        这一对姐弟告辞了。

        这侍候着姐弟的宫人们,自然是仔细的拥促着,往钟粹宫的正殿去。

        宜嫔出了钟粹宫。

        她在钟粹宫的宫门前,又是停步,还是回望了姐姐。

        “姐姐在瞧什么?”

        郭络罗常在问了一句,似乎脸上还带着一些天真烂漫。

        宜嫔说道:“自然是看了尼楚赫格格、长华皇阿哥。瞧瞧,这一对龙凤胎,一眨眼间也是慢慢长大了。”

        “荣嫔是有福的人。这一对姐弟在膝下承欢,还有皇太后跟前尽了孝心的长平、长安皇阿哥。满宫上下,荣嫔的膝下那是皇嗣太多了。多的让人羡慕的紧。”

        宜嫔这般说了。

        郭络罗常在连连点头。

        “姐姐说的是,荣嫔真的是皇嗣最多的宫妃。这真的惹人眼的紧。”郭络罗常在的目光里,也是带些一些的向往。

        “回宫吧。”

        宜嫔上了撵,她不再多话。

        郭络罗常在的位份不够,她自然就得靠着走路。

        于是,一对姐妹,一个乘了撵,一个领着宫女跟着走路回去。

        这等场景下,这一对姐妹真的能同心吗?

        宜嫔自个儿都不相信。

        她就更不敢相信了妹妹小郭络罗氏会心如止水?

        康熙十年,新入宫的位嫔妃貌似不算特别的得宠。

        至少,没出了什么显眼的人物。真挺是平平无奇,有些宠爱来着的,但也不多。

        这般康熙十年过去了。

        康熙十七年,春。

        正月里。

        皇后求了皇帝,她想给过逝的父亲立家庙。

        这不是皇后第一回  求话。

        刚登上后位时,皇后钮祜禄氏就递了话。

        当然,皇帝没给准切的消息。

        这没拒绝,可能是应味着希望。

        皇后钮祜禄氏自然就是心生希望。

        历朝历代皇家都标榜着孝道,皇后给亲爹立家庙,这也是孝顺的意思。

        按着大面上的章,这是正确的行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