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1 / 2)

加入书签

慈宁宫。

        众嫔妃来请安,  此时,  皇贵妃佟氏缺席了,  采薇做为四妃之首,自然由她领着众嫔妃一起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

        头一回领袖群伦吗?

        还是挺新鲜的。

        当然,采薇没心情品尝了不一样的感觉。

        采薇只是在太皇太后说了一声“起喀吧”后,  她是谢恩起身。

        太皇太后赐座,采薇没有落坐。

        采薇再给太皇太后福一礼,  说道:“禀太皇太后,  之前来请安的路上,  皇贵妃娘娘的撵出了事。皇贵妃娘娘当场腹疼,已经宫人抬回承乾宫,请太医诊治。”

        “皇贵妃娘娘身边的马嬷嬷特意前来,  来替皇贵妃娘娘告饶请罪。”

        采薇知道,  这会子马嬷嬷在殿外候着。既然之前就是表明了人情,虽说,那个马嬷嬷是不敢受了的。

        这会子,  采薇就是干脆先口,  把事情提了起来。

        这样的话,本份尽足了,  采薇就觉得太皇太后是否怪罪了皇贵妃?

        那也与她无干系了。

        “皇贵妃出了事?”

        太皇太后眉头一动,说道:“苏麻呐姑,  你替哀家去一趟承乾宫,  带去哀家的关怀。记着,  开了哀家的库房,  多些补身的好药材。”

        “至于那个来请罪的马嬷嬷?哀家就不见了。苏麻呐姑,你领了一道回承乾宫。告诉皇贵妃,她以腹的皇嗣为重。哀家这儿啊,能瞧着小曾孙就是最好的孝心。其它的的虚礼,哀家不在意,哀家知道皇贵妃是有一个孝心的好孩子。”

        太皇太后如此讲了,苏麻呐姑自然就是上前应下话。

        采薇听着太皇太后的话,面上一幅洗耳恭听的模样。

        在心,采薇却是想吐糟的。

        太皇太后这戏演的,也太假了些。

        想来除了欢喜坏了,还沉静在怀孕喜事的皇贵妃能信?

        其它的明白人信不信?

        采薇是不相信的。

        苏麻呐姑出了殿,她去办了太皇太后交待的差事。

        殿,太皇太后的目光,是在所有的嫔妃眼多来回的巡视了几圈。

        “荣妃,你是四妃之首,你的性子稳重。皇贵妃怀上了皇嗣,哀家瞧着,还是要好好的保养了龙胎。既然如此,荣妃领头,你与四妃一起,往后要同心协力的担起管辖后宫的宫务权利。你们啊,要多为皇贵妃分忧。”

        太皇太后给了宫权?

        采薇起身,赶紧谢话。

        与采薇一起谢话的,还有其余的三妃。

        毕竟,太皇太后也说了是四妃同理。

        这时候,采薇看明白了许多。

        太皇太后在削了皇贵妃的宫务大权,理由光明正大的,那是爱惜了皇贵妃的身体。

        皇贵妃怀上皇嗣,那么,在皇嗣与宫权二者之间,总要选一样。

        太皇太后给皇贵妃的意愿,那就很明白了,就是舍了宫权。

        事实上,采薇在这一场请安,就是规距的。

        她也没多冒头。

        倒是宜妃挺会说话儿,那是讨了太皇太后的欢心,还是笑着夸了宜妃两回。

        至于惠妃?

        采薇总觉得惠妃貌似让太皇太后冷落了?

        连淑妃都让太皇太后关心了几句。

        唯有延禧宫的惠妃,太皇太后是视而不见,那是不没提了一句话,也没让惠妃陪着聊一聊的意思。

        这里面的问题?

        采薇不想深究。

        等请安结束后。

        采薇等人自然是告退。尔后,她们还要去承乾宫。

        皇贵妃那儿是不能不探望的。

        倒是太皇太后留了皇太后说说话。

        这一对姑侄,一直是一体同心同德。

        皇太后在太皇太后这个姑母跟前,也是说了蒙语。

        二人说着家乡话,那是聊了宫里发生的事情。

        “皇额娘,您刚刚似乎对惠妃起了芥蒂?”

        皇太后看得明白,她人不老,眼也没花,还是耳聪目明的。

        “惠妃过了,惠妃的野心也是慢慢大起来。哀家啊,就是想敲打一下她。只是,又怕过了,真是伤了大阿哥的体面。”

        太皇太后的脸上,也是有些为难的神色。

        打了老鼠,怕伤了玉瓶。

        在太皇太后的眼,排序为长的大阿哥,这是皇帝看重的儿子。

        太皇太后自然也是多顾惜几分的。

        “既然皇额娘不喜了佟氏,有惠妃出头,有什么不好的?”皇太后对于太皇太后的心结,还是看个明明白白。

        正因为如此,皇太后有些不明白,这惠妃做的事情,不就是太皇太后乐意见到的吗?

        “惠妃太精明了。”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给皇太后解释的说道:“惠妃的一些小动作,哀家是默许了。可惠妃就是一个沾了毛的猴,那是精明过了头。”

        “她那些小动作,哀家不想在意。她啊,确是打着名头太响,连慈宁宫也想拉下水。哀家可不想折了名声。”

        太皇太后当然不乐意了,惠妃巴结上慈宁宫,让慈宁宫当了靠山,然后自己逍遥法外。

        那不是把太皇太后当了猴儿耍吗?

        “惠妃膝下有大阿哥、阿哥,总归多些体面的。”皇太后说道:“皇额娘,要我讲,甭管惠妃的小心思,只要她把事情办好了,那就赏。办砸了,那就罚。”

        “赏罚之间,全在您的一念。”皇太后就不是那等斤斤计较的。

        皇太后一直是盯紧了大势。

        皇宫的大势在皇帝。

        于是,皇太后是紧随皇帝的步筏。

        皇帝说好,皇太后肯定不会说不好。

        就像是养了膝下的胤祈、胤祷。

        两个孙儿是真讨了皇太后的欢心。

        寿康宫有了小孩儿的笑声,皇太后也是觉得日子好过多了。

        那又如何呢?

        便是如此的话,当初乐于抱养这两个孩子。

        皇太后也是多得太皇太后的默许,同时,更有皇帝的默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