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 / 2)

加入书签

康熙三十年,冬。

        钟粹宫。

        采薇在听了秋月说了宫里的一些流言扉语。

        “哦,  此事当真?”

        采薇听着,  倒是惊讶了。

        “主子,此事只是一些传言,  不过,  宫外传来的消息,佟家似乎真有尚公主的意向。”

        秋月回了禀话。

        采薇在宫外,  当然也有耳目的。

        毕竟,她可是添了好些私产的。

        这若是没些耳目,  被人蒙庇了,可就是要落下了麻烦。

        黑眼珠,白花花的银子。

        这人心经不住考验的。

        为了看住自己的私房钱。

        采薇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于是,这些耳目嘛,  顺道打听些她想知道的消息,  那便是更简单了。

        “这般说来,格格的婚事,  还真可能有些变数。”

        采薇下了这样一个结论。

        “主子的意思是格格会下嫁佟家?”

        秋月吃惊了。

        “十一阿哥要迎娶了蒙古格格做嫡福晋。”

        “那么,  皇帝给母族添一些底蕴,  下嫁一位公主,又有何不可的?”采薇倒是挺淡然的。

        “更何况,  格格未必不乐意。”

        “指不定乌雅贵人更是乐意的。”采薇说了大实话。

        “主子说的是。”

        “格格若是留了京城下嫁,  肯定比抚蒙好。”

        秋月也回了大实话。

        这皇宫里的公主们,  若是可以选择的话,  肯定人人都乐意留在京城这等繁华地方的。

        没谁会愿意远嫁了蒙古去吃苦头的。

        人离乡贱。

        皇家的公主下嫁远了,  那日子嘛,也未必就能过得的如意了。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采薇肯定了秋月的话。

        当然,采薇是知道了这一桩事情,却是不懒得管了什么的。

        这与她何干?

        一点儿干系都没有。

        毕竟,采薇的女儿尼楚赫,那也是下嫁在京城的。

        将心比心。

        采薇觉得乌雅贵人若有机会,肯定也会想足了法子,把格格留在京城的。

        翊坤宫。

        宜妃跟郭络罗贵人在商量了,关于九阿哥、十一阿哥的婚事。

        两位皇阿哥的婚事,九阿哥是来年康熙三十七年大婚。

        其后,是十阿哥胤祹的大婚。

        至于十一阿哥?

        这得排在了两个哥哥的后面。

        当然,钦天监合了吉日,全在明年。

        所以,内务府就要特别的忙碌了。

        毕竟,三位皇子阿哥要大婚呢。

        关乎了儿子一辈子的终身大事。

        宜妃、郭络罗贵人这一对姐妹,那当然都是非常的上心。

        就怕着那内务府有半分的懈怠。

        “妹妹得尝所愿,倒是娶了一位家世高贵的儿媳。”

        宜妃笑看着妹妹,还是打趣了话头。

        “是啊,妹妹是得尝所愿了。”

        郭络罗贵人点点头,应合了此话。

        “可妹妹这心倒是觉得,妹妹也只是不幸的人。”

        “端恪殁了。”

        郭络罗贵人说了此话时,殿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下来。

        宜妃的神色,也是黯淡的下来。

        端恪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那孩子在宜妃在眼,样样出挑的。

        真的是一位非常高贵,又美丽优雅的皇家公主。

        可这样的好孩子,却是殁了。

        还是在最美的年纪,早早的殁了。

        “姐姐,你可听说了,佟家想求了一位公主下嫁?”

        郭络罗贵人又问了一话。

        宜妃说道:“听说了。”

        这等消息,哪能瞒了人?

        “是啊,想不到,想不到乌雅氏倒给格格寻到了这等好法子。若我的端恪当年能留了京城……”

        郭络罗贵人说这话时,眼有了泪花。

        “妹妹,端恪殁了,那是命数使然。”

        “你啊,平日多给孩子抄写些祈福的佛经吧。”宜妃劝解了话,说道:“你这一辈子的指望,还是小十一。你这心思,不妨多放心在胤禌的身上。”

        听着姐姐宜妃提了儿子。

        郭络罗贵人也是收敛了心思。

        哪怕回忆再多,她再是后悔了,让女儿去抚蒙。

        可当年的情况,她也是无奈的。

        “嗯,我还有胤禌。”

        郭络罗贵人如今的念头,自然全在儿子的身上。

        康熙三十年。

        到了年尾了。

        关于格格的婚事?

        皇帝依然没落了圣旨。连给格格册封了正式的公主封号,皇帝也没下了圣旨。

        这显然里面是有章的。

        不过,大家伙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康熙三十年,在一派的欢声笑语过去。

        于皇帝而言,这是一个好年景。

        毕竟,今年可是平定的噶尔丹。

        翻过一页,迎来了康熙三十七年。

        正月。

        皇帝巡幸五台山。

        大阿哥胤禔得了皇帝的圣旨,替皇帝祭祀太.祖、世宗的陵寝。

        这消息当然非常的惹人眼。

        要知道,这等消息里,只表明了一个态度。

        那就是皇帝特别的重视了大阿哥。

        京城。

        毓庆宫。

        太子很生气。

        当然,他不敢当着皇帝的面,表露了半分的。

        可回了寝宫后,太子再也掩不住了,他的怒火。

        连往日里,最得太子信任的贴身太监,都被太子发了怒火。

        让拉下去打了十板子。

        “殿下。”

        太子妃进了太子的书房。

        太子妃前来,还是带了晚膳。

        此时,外面已经天黑了。

        可太子还没有用了晚膳。

        一直把自个儿关在了屋,那是在生了自个儿的闷气。

        “你来了。”

        “坐吧。”

        太子看着进来后,给他福了一礼的太子妃,指了旁边的位置,说了话道。

        太子坐在小榻上。

        显然,他已经坐了很久了。

        太子妃进了屋,也没让太子挪了半点儿的姿势。

        “殿下。”

        “您应该用了晚膳。”

        太子妃落坐后,还是劝了话。

        “孤不饿。”

        太子实在没半分的胃口。

        他是真的不饿,给气饱了。

        “殿下。”

        太子妃喊了一声。

        “您今个儿,失了往日的气度。”

        “在这毓庆宫,您也应该有一翻储君的风姿才是。殿下,您忘记了,毓庆宫也是在归属在皇宫之内的。”

        太子妃的目光,望着太子,说了这样一翻话。

        “你想说什么?”

        “说皇阿玛清楚了,孤在毓庆宫的一举一动吗?”

        太子在冷笑。

        “此话,是殿下讲的。”

        太子妃叹息了一声,然后悠悠的说道。

        “可你的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太子冷笑了一声。

        “哗啦。”

        太子妃看了小桌上的茶盏,然后,拿起来,一下子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瓷器碎了。

        那响声,特别的响亮。

        “我心情不舒坦的,也会摔些东西。”

        “我一个女子,心眼儿小了,便是小了。殿下,总归要有了储君的威仪。”

        “可此时此地,就我与殿下。殿下,您不妨摔些小玩意儿,摔出去,把心的郁闷,全是甩掉了。”

        太子妃又递了一个茶盏,递到了太子的跟前。

        “屋无外人。”

        “便是要让内务府补了这些小玩意,自然也是我给摔坏的。”

        太子妃还是有担当的,这些东西全是她摔了的。

        太子看着小桌上的茶盏。

        然后,他拿起来,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听着那瓷器“哗啦”碎了的声音。

        太子莫名的觉得悦耳了。

        太子心气真的不顺。

        他又摔了好些的小物件。

        至少,那小桌上的盏茶,全给摔碎了一地。

        “殿下,可还要再摔一些?”

        太子妃看着这一幕,只是静静的问道。

        “哈哈哈……”

        太子突然站起身。他是大笑起来。

        笑过后,太子收敛了笑声。

        “不必了。”

        “孤已经想通了。”太子到底是储君,他之前生的闷气,是跟自己较劲呢。

        这时候,心气通了,自然万事皆能想通的。

        “走吧。”

        “陪孤一起去你的院子,一起用了晚膳。”

        太子执起了太子妃的手,说了此话道。

        太子妃扬起了笑脸,那是欢喜的陪着太子一起出了书房。

        太子带着一身轻松的出了屋子。

        外面侍候的贴身宫人们,那是人人松了一口气。

        在主子跟前侍候,主子心情舒坦了,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啊。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

        皇帝下了圣旨。

        大阿哥胤禔封为直郡王。

        二阿哥胤福封为诚郡王。

        至于其下的皇子阿哥们。

        四阿哥胤祈、五阿哥胤祷、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祺、阿哥胤禩,这五位皇子阿哥俱封贝勒。

        至于指了婚事。

        今年将要大婚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祹、十一阿哥胤禌,这三位皇子阿哥俱封贝子。

        再往下还在上书房进学的的皇子阿哥们,那就是光头阿哥。

        皇子阿哥们有了爵位。

        那当然不可能继续的住在了阿哥所。

        皇帝下了圣旨。

        给册封爵位的皇子阿哥们,一人二十万两的银子,然后,让其皆是开府,搬离皇宫。

        钟粹宫。

        采薇这儿倒真的热闹。

        诚郡王胤福,四贝勒胤祈、五贝勒胤祷,还有十二阿哥胤禧,这四个儿子全在陪着采薇说说话,聊聊家常。

        采薇那是干脆的,发了话,让进宫的女儿尼楚赫,那是把小十二给拉去了偏殿。

        原由吗?

        很简单的。

        采薇就是让尼楚赫去跟小十二问了话。

        问了关于上书房的事情。

        因为,来年满了岁的春诚,那也提前得了皇帝的口谕。

        钮祜禄.春诚这一个皇帝的外孙,也要进了上书房进学。

        这算是皇家的恩典。

        尼楚赫当然就想给儿子找一个靠山了。

        那么,还有什么比亲舅舅更合适的呢?

        胤禧这一个当了舅舅的,让亲姐姐给拜托了,要照顾小外甥什么的。

        胤禧还是颇有兴趣的。

        毕竟,长辈嘛,那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教训了晚辈啊。

        胤禧还是想过一把长辈的瘾。

        不过,姐姐大人不好说话。

        这不,姐姐大人想跟弟弟亲自交谈一下。

        尼楚赫拉拢了十二弟去偏殿,去谈了春诚进学的事情。

        正殿。

        采薇跟三个封了爵位的儿子,谈了开府的事情。

        “秋月。”

        采薇唤了一声。

        秋月听后,便是亲自拿了三个匣子出来。

        这三个匣子摆在了采薇近前的小桌上。

        采薇一一打开,看了一回后,又是合上了盖子。

        “这是额娘的一点心意,你们开府后,也不容易。”采薇说了话,又是摆摆手。

        采薇的示意,秋月懂了。

        于是,秋月把三个匣子,亲自送到了三位皇子阿哥的近前。

        胤福、胤祈、胤祷三人,自然也是打开看了一回。

        “额娘,您把压箱底儿的积蓄给了咱们。您呢?”

        胤福是摇摇头,说道:“皇阿玛已经给了开府的银子。您这一份,儿子们受了,受之有愧。”

        胤福看着那厚厚的银票。

        他就是知道的,这些东西可是颇厚重了。

        特别是搁了最面上的。

        那还是京郊的庄子,京城的铺面。这都是老值钱的产业了。

        这额娘一给,还是给了三兄弟。

        这算一算,就知道额娘肯定大出血了。

        “你等皆退下。”

        采薇把目光转向了侍候的宫人们,吩咐了话道。

        宫人们皆是行了礼,然后,一一告退。

        殿,剩下母子四人。

        采薇看着推然拒的三个儿子,采薇笑道:“额娘给你们的,你们收下便是。”

        “至于说压箱底儿?”

        “这些倒也算不上。”采薇这话,倒是老大的实话。

        当初,为了搭上十三行的线,采薇是花了心思的。

        当然,马佳府上,那也是出大力的。

        跟洋人的贸易,特别是走了海上的。

        那利润也真的高。

        当然,采薇能干了这些买卖。

        那是因为她这身份。

        她就是挣些银子。

        也是干干净净的。

        江南那边有些业务。

        更南边的十三行里,也是掺合了一手。

        可这些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银子的事儿。

        一钱,都能难倒了英雄好汉。

        采薇可不想,她明明有银子,还让儿子们吃糠咽菜的。

        她没那般的吝啬。

        “额娘留了傍身的。还给你们十二弟,也留了一份。”

        “你们姐弟五人,额娘人人都给了一份。谁也不缺的。至于将来?额娘不求旁的。只希望了,这京郊的庄子,京城的铺子,能让你们好歹不为生计愁了。”

        采薇这说的大实话。

        甭看是皇子阿哥呢。

        这真是开府了,哪处都要银子。

        人情往来,还有往后办差拉拢人脉。

        这真是收了门下奴才,这不给安家费吗?

        总归,都不容易的。

        “额娘,既然您如此讲,儿子收下了。”

        “等儿子攒了家业,再是孝敬了额娘。”胤福不娇情。

        他一个堂堂皇子阿哥,倒是知道的,这开府后,确实是花销特别的大。

        毕竟,缺了启始的银子,这想让门下的奴才做些贴补的生意,还得先投资的。

        前世之时。

        胤福就是吃够了,缺了银子的难处。

        现在嘛。

        他可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

        何况,在自家额娘跟前,他就更不会死要脸面了。

        “额娘,儿子收下了。”

        “儿子也跟二哥一样,一定好好的攒了家业。”

        “儿子往后一定会孝顺额娘的。”四贝勒胤祈,那是同样的回了话。

        “额娘,儿子就是笨人。儿子往后,听了二哥、四哥的话,就是跟着一起攒了家业。”

        “儿子往后,肯定让弘明多来额娘跟前孝顺孝顺。”

        五阿哥表示,他孝顺什么?

        还是让儿子来,这叫隔辈亲。指不定了,弘明比他更会讨了额娘的欢心呢?

        采薇听着三个儿子的话。

        只是笑了笑。

        “额娘就多叮嘱你们了,你们都是郡王贝勒了。”

        “瞧着,也是堂堂的朝廷大臣,给皇上办差的皇子阿哥。”采薇倒是摇摇头,她望着三个儿子,在她的眼,他们真的长大了。

        雏鹰已经飞翔在天空了。

        她呢?

        她其时已经无法再给他们更多的庇护了。

        往后,他们还要庇护了,他们小家里的儿女啊。

        莫名的,采薇有些感叹。

        “倒是这一回的开府封爵。”

        “你们三兄弟啊,也是惹眼了。”

        采薇又是说了心的担忧。

        “额娘,二哥得了郡王的爵位,那是二哥在战场上,赢得了皇阿玛的青睐嘛。”

        四贝勒胤祈倒不觉得哪儿错了?

        他就是觉得,他二哥那爵位来得光明正大。

        “再说,大哥也封了直郡王的爵位呢。”

        四贝勒还是有一个比较的对象。

        “额娘,四哥说的在理。”

        五贝勒对于四哥的话,那是一脸的赞同。

        “不,额娘担忧,是有道理的。”

        倒是诚郡王胤福还是赞同了额娘的话。

        “二哥……”

        四贝勒喊了一声,说道:“二哥你莫不是怕,木秀于林?”

        五贝勒也是愰然大悟的样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诚郡王胤福说了一个真理。

        “特别是胤祈、胤祷,你们兄弟二人,可没随了大军出征。你们啊,还跟弟弟一样,得了贝勒的爵位。”

        “你们说说,你们惹眼不惹眼?”

        采薇把目光搁了四子、五子的身上。

        “好像是挺惹眼的。”

        五贝勒胤祷倒是憨厚的回了一句。

        “这是皇阿玛赏的。”

        “谁敢不服?”四贝勒倒不在意。

        “我和五弟就没那般多的心思。这是皇阿玛看我们兄弟纯孝,那是乐得赏了一个爵位。我和五弟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嗣,一个小小的贝勒爵位,有何受不得?”

        四贝勒那是挺有底气的。

        “你受得。”

        “可这机会不对。”采薇看着儿子,镇静的说道。

        “皇阿玛一共给咱们十个兄弟分封了爵位。”

        “咱们兄弟仨人,就是占了一个郡王、两个贝勒。四弟、五弟,咱们钟粹宫的一系,能不惹眼吗?”

        诚郡王胤福挺无奈的。

        “你们觉得大哥如何想?”

        “太子又是如何想?”

        诚郡王指了最大的两个山头,那是问了话。

        四贝勒、五贝勒都是沉默了。

        “哈哈哈……”

        采薇捂嘴笑了。

        她的笑声打断了兄弟仨人的沉默。

        “你们不必太在意了。”

        采薇收敛了笑容,她正色说道:“额娘提醒你们,是不想你们啊一朝得意了,就是膨胀了。”

        “至于说,你们得了爵位?那是你们皇阿玛赏的,你们往后,多用心办好差事。”

        “你们啊,做一个孝顺儿子,做一个忠心臣子。”

        “这一切就是你们应该享受的。”采薇在叮嘱了儿子们。更甚者说,她是想告诉了儿子们,别走错了路。

        只要路没错。

        那么,走得光辉灿烂点,其实,也没什么的。

        皇子阿哥们,天生就是富贵人嘛。

        康熙三十七年。

        九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都要大婚。

        可皇帝没留了京城。

        皇帝奉皇太后,东巡去了。

        当然,在东巡后,皇帝又借道塞外。

        还是奉了皇太后,回了科尔沁。

        这算是皇帝的一片孝心。

        毕竟,皇太后能回了娘家,回了生她养她的那一片大草原。

        倒是宫的嫔妃们。

        除了康熙三十年,新进宫的几位小嫔妃,随了圣驾外。

        其余的一宫主位娘娘们,全都留了京城。

        京城。

        皇宫。

        翊坤宫。

        宜妃有些遗憾,又有些欢喜。

        遗憾的,便是皇帝不在京城。

        这儿媳没给皇帝磕了头。

        欢喜的,便是她的小儿子胤禟啊,也是成家立业的皇子阿哥。

        这一转眼,又要开府搬离了皇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