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章 谈一谈(1 / 2)

加入书签

而现在,东南亚的许多华商把自己摆在极微妙且敏感的位置上:似走非走,进退兼利。

尽管东南亚某些地区土著居民多不满华人占有太多的财富,但政府深知华资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尽可能做到两全。

言归正传,郭贺年家族,数十年来一直小心翼翼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大笔赞助慈善事业,以博取当地居民的好感。

马来西亚的排华事件时有发生,郭家安然无恙。

马来西亚华人工会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政经社团。

马华公会在每届马来西亚内阁,要派出  4人担任部长级职务,地位显赫。

马华公会还是一个商业集团,它所控制的综合商社从事庞大的商业活动。

缺乏安全感的马来西亚华人,团结在马华公会周围。

而不少马来人社团,却视马华公会为仇敌。

马华公会的经济实力,靠马来西亚华商支持,马来西亚首富郭贺年与马华公会主席陈群串私交甚密。

陈群串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人政治家,三十岁竞选担任国会议员,四十多岁被华人推举为马华公会主席。

陈群串为消除种族歧视以及马华居民间的对立而不懈努力,陈群串是当地公认的华人领袖。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法制严明、肃贪严厉而著称。

据说,新加坡政府收到来自吉隆坡的举报,证监机构进行调查,于  1980年  11月  19日,宣布“泛电”停牌。

泛电集团股东多为星马华商,陈群串是泛电主持人之一。

新加坡及吉隆坡股市为此停止交易  3日。

涉嫌“背信与欺诈”的陈群串被新警方拘捕,法庭准以四千万新元保释外出候审。

马来西亚华商在第一时间就筹齐这笔巨款,据说一半来自郭贺年,郭氏一贯不与记者交往,故又难以证实。

1981年初,陈群串被控十五项背信和欺诈的罪名成立,被新加坡法院判有期徒刑2年。

陈群串是因“经济犯罪”而罪有应得?还是马来西亚排华情绪的牺牲品?持这两种观点的人,谁都不知幕后发生了什么事,故没有公认的结论。

陈群川事件,在马来西亚引起连锁反应。

马华公会中的“持不同政见”的华人中坚分子,或被捕,或退出马华公会的关连公司董事会。

马华公会领导层,换上一批年迈而不问政治的华人,该组织的华裔凝聚力大大削弱。

1982年中,马来西亚全国大选,国家阵线组织获胜。大选后,马华公会派出四位成员进入内阁的惯例打破,减至三人,马华公会的政治地位动摇了。

陈群川事件,更导致马华公会陷入财政危机。1982年  6月,马华公会的商业旗舰综合商社宣布财政年度亏损一点九二亿马币,稍后,马华公会的一家关连公司破产清盘。

1982年8月8日,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宣布,将二十三家持牌存款的准银行机构的存款冻结。

马来西亚政府命令这些机构的七十二名董事要向中央银行呈报私人财富,其中一部分董事要将旅行证件交予移民局,暂时禁止出境。

年底,马来西亚政府宣布  Serbaguna等准银行机构清盘。

Serbaguna是综合商社  Multipurpose的控股公司(两公司互控),持有综合商社  41%股权。

政府清盘官要将  Serbaguna所持的综合商社股权出售。

出售权不在Serbaguna手中,而由清盘官决定。

这样,马华公会的商业旗舰综合商社,就极有可能落到马来人手中。

丧失直接经济支持的马华公会,犹如大雁折翼。

1982年12月  13日,综合商社六名董事全部被迫辞职。

在这种情况下,与政府关系良好的郭贺年等四名著名华商,宣布接管综合商社。

郭氏为综合商社主席,从而保住了在  Serbaguna集团的  41%股权未落到马来人手中。

郭贺年一贯深居简出,不问政治,他的出山,使许多人感到意外。

同时,又使人看到他骨子里的“炎黄情绪”。有人认为,郭氏不会在处于政治敏感区的(综合)商社呆太久。

果然,等整个事件平息下来,郭氏以年迈为由卸去主席职位。

有传媒认为,陈群川事件是马来西亚排华情绪的产物。

华人只能做安分守己的富商,休想在政治上抬头,陈群川事件使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势力削弱殆尽。

这是文明社会最符法律程序,而又最有效的抑制华裔手段,比极端分子纵火烧华裔商店、砸破华裔汽车玻璃更厉害得多。

陈群川事件的处理,为其他有排华情绪的国家与地区,提供了样板。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存在排华情绪国家的华人,尽管富可敌国,也不会有太多的安全感。

因此,他们为减经济风险与政治风险,必然会将资产分散。

不过,他们不致于大淡出,他们熟悉并适应这里的商业环境,和当地大部分居民和睦相处,政府为维护国家的繁荣及发展,也会在法律上保障华裔的经济权益。

受陈群川事件影响的,不仅是与马华公会有直接关连的马来西亚华商,对东南亚的华商都产生深远影响。从此,郭贺年家族加快了走资,也导致了郭贺年重心向新加坡和香江转移。

新加坡不必说,领导人是一个华裔,而香江尽管此时在英国人手中,但是距离大陆太近了,所以有一定的保障。

其实在郭贺年移居香江的时候,李志文和他还发生了一些趣事,当然并不能算是直接接触,只是间接罢了。

郭氏自1978年定居香港,四年间,从未有过哪位香港记者采访到郭贺年。

郭氏是住马来西亚,还是香港,他留港期间,是下塌自己的酒店,还是山顶等豪华小区的某幢花园私邪?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香港有不少伸秘豪宅,铁栅门前除了门牌号,无任何标记,主人进出,均坐在拉有布帘的豪华轿车里。

主人非富即贵,要么是如雷贯耳的著名人物,要么是名不见经传却极有财势者,郭贺年名声赫赫,却从不现真颜。

有一次陈群串开庭的机会,一位麒麟报社的记者坐在郭贺年身旁,两人还闲聊一阵,记者问郭氏:“请问您是干哪一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