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命途多舛(1 / 2)

加入书签

杨狩成祖籍广东潮安县,与詹培中是同一县人,亦是詹培中的好友。

杨狩成收购公或投资股票,自然恭请同乡好友詹培中做高参。

杨狩成六十年代创业,与超级巨富比,自然算不得十分辉煌。若联系杨狩成一生遭受的磨难,便会感到实属不易。

杨狩成被称为“打不死的人”。他一次蹲大狱,两次惹官司,还一次遭清盘,倾家荡产。

杨狩成是个有“案底”之人,在这里借用引用詹培中的那句话:“若果他打家劫舍或者碰面粉,才不可原谅,否则就应该加以了解。”

杨狩成1943年生于香江,父亲是钟表零售修理店的小业主。

不过在杨狩成十二三岁那年,父亲被老千骗去钱财,债主逼债,戳着杨狩成父亲鼻梁恶骂。

所以在少年时期的时候,杨狩成第一次领略倾家荡产的滋味,当时就暗暗发誓“我已暗自立下志向,一定要出人头地。”

杨狩成在十四五岁在父亲的钟表店做铺面,当时勉强读完中学。

杨狩成承认他是考场上的肥佬,称为成绩差者,但在做生意方面;却有独到之处。

杨狩成知道游客消费力比当地居民大,小小年纪,就去拉客上父亲的表行。

1964年,杨狩成为争取名表的分销权而不懈努力,终于感动了瑞士籍的犹太表商。

1968年,杨狩成在父亲的担保下,贷款二十万港元,在九龙自己父亲的天文台表行对面,开设了亚米茄表专卖店。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杨狩成又取得帝舵表、劳力士表的分销权,在同业崭露头角。

七十年代初,杨狩成很是看好地产,所以决定豪赌一把,把表行赚得的利润投资地产。

当时自李福兆成立远东会以来,股市大旺,华资上市,已不再是梦。

所以杨狩成把钟表珠宝及物业,组合组成好世界投资,于  1973年  2月大牛顶天时上市。

父亲杨成任主席,杨狩成任董事总经理。虽然紧接着时间里股市崩溃,但是杨狩成只受轻微损失,又重整旗鼓,“好世界”渐入好世界。

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当时的杨狩成事业如日中天。他拥有二十个地盘,另在大屿山拥有大片土地,准备营造大型度假村。

杨狩成还不到四十岁,被人们称为劝仔,意思为好样的小伙子,杨狩成也自觉了不得。

杨狩成会赚钱,亦会花钱,他有两艘游艇、六部奔驰车,每次叨着雪茄进马场,他一月的烟钱有一两万元之多,若以楼市低潮计,他一个月就要烧掉半个单位,当然,只要会赚钱,花的多又如何。

但是谁知道祸从天降,1979年杨狩成因妨碍司法公正吃了官司。

杨狩成的好友骑师告东尼涉嫌殴打《天天日报》董事韦建邦。

杨狩成多次去看望韦建邦,力求“和解”。在华夏,做“和事佬”往往会受人尊敬,却没想到触犯了大英法律,法庭指控他妨碍司法公正,判他入狱两个月,缓刑一年。

这也是文化不同,当然也有英人看不起华人的缘故。

不过心高气盛的杨狩成觉得不服,力求上诉。不料法官认为判刑太轻,于  1981年改判他九个月,即押送赤柱服刑。而在杨狩成服刑期间,他的生意由弟弟妹妹打理。

“每次我扪心自问,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事,亦从不后悔,只觉得自己是中西文化不同的牺牲品,我生性喜欢帮助朋友,告东尼打伤韦建邦,我只是做鲁仲连,劝对方息事宁人罢了。中国人当中,相信会有一半人会请缨这样做,岂知惹出妨碍司法公正的官非,此事我只觉得法律是不公平的,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相信事情不会如此严重,我只有认命。”后来杨狩成接见记者时,沉重地回忆道。

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就在杨狩成出狱后不久,中英谈判,香江出现信心危机,移民走资汇成潮流。

地价楼价大幅滑落,好世界的大批地盘物业无人问津,一时债台高筑,债额高达三亿两千万港元。

而杨狩成积极救亡,连父亲的别墅都注入好世界,就这样仍逃不脱清盘停牌的厄运。

1983年  8月  30日,是杨狩成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上午8时,债权银行汇丰银行正式接管他名下所有的资产,就连他心爱的奔驰房车也被拿去抵债。

汇丰银行在致杨狩成的信函中有这样一句:“奔驰是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而你却算不上成功人士。”

不过汇丰银行之后与杨狩成签订了8年协议,以月薪两万港元聘请他,继续经营英皇钟表,而所得利润用以偿还债务。

而昔日风光体面的年轻富豪,成了身无资产的打工仔。

当时传媒说杨狩成投资搏尽,杨狩成自称是个打不死的人,他卧薪尝胆,锐意开拓,表行业务又风生水起,步步高升。

取得汇丰老板的信誉后,杨狩成于  1984年,说服汇丰借他一千万港元,开设“珠宝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