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六章(1 / 2)

加入书签

第十六章物价上涨

        跨入金秋十月以后,仿佛只是几夕之间,整个南宁城里缺货的现状越演越烈。

        由于货物大多要依赖进口,而境外的人却不认同新发行的金圆券,坚持以金银旧币交易结算,生意做不成,自然不再有商货运船送来,就算送来也不做停留,直接原路拖回。

        没有货船停靠坝头卸货,市县中心连着各处乡镇上所有开着的商铺里,柜面渐渐空空如也,压根没什么能买的。

        各类物资变得稀缺,吃用的东西买不到,民众们终于开始慌张了起来。

        有一就有二,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流涌进各间店铺,将仅剩的商品不拘什么统统都抢购入手,粮油米店尤其受欢迎。

        这愈发加剧了断货的速度,同时谁也没有心思再去关注没收法令延期实施的官方消息。

        偏偏从上头派下来的督察要员坚持一纸空令,勒令商家无货也要开张,试图维持着金圆券推行过程中虚假的经济繁荣。

        栈楼里难得安宁下来,找房东夫妻俩兑换新币的人少了许多,甚至逐渐不再有人上门。

        都到了事关民生动荡的关口,许多人虽然没头没脑,但也晓得跟风去市面上抢买东西比换钱重要得多。

        街道上乌汪乌汪的到处是人,除了要去做工的劳苦力脱不开身外,其他每一家几乎全员出动,急着往早已无货可售的货铺里挤。

        现下城内一片嘈乱,就只有时报杂志这类每日新出的社办读物还暂时没有受到哄抢冲击。

        顾川握着几卷刚从报刊亭买到的报纸从外头回到二楼小租屋,只见陶湘正站在阳台上的遮篷底下,边梳理着头发,边驻足往外眺望。

        等他关上门再转过身来的时候,陶湘听见动静也拿着木梳,趿拉着软拖走进了屋内。

        她嗓音轻软道:“回来啦?”

        陶湘松软的长发披散在腰背胸前,微卷的发尾在肩头千勾百搭地绻着,气质温婉娇软。

        顾山一见她,就满心涌起了欢喜,连忙放下了手里的报纸,伸手去抱她。

        陶湘也娇乖,全身放松地靠进他怀里,任由顾山从她的耳侧沿唇角开始啄吻,直被含吻得杏眸水汪,差点喘不过气来。

        顾山怎样同她亲近都嫌不够,但内心到底还是心疼的,亲了又亲吻了又吻,方才恋恋不舍地放开。

        陶湘娇气羞怯地垂下了眸子,捡起放在一旁的报纸,坐回藤椅上阅看起来。

        至于顾山则继续拿过那把梳子,站在她身后替她梳挽着香软的发丝,动作间轻柔又熟练。

        几份民报上,接连刊登了近段时间关于南宁的民生时闻。

        如“铺子开张,却没货能买”的现状,还揭示了“生活物资供应不足,地区发生抢货动乱”、“商家恶意积存货物,伺机高价卖出”的社会局势等。

        陶湘读完报纸,眸光扫过屋内角落的一堆积货,不无忧虑地说道:“早知道,前几天咱们就该多买一些……”

        去买钢笔墨水的那一天,两人发现物用缺口,又查逛了许多家摊铺,发现缺货的事确有其实。

        由于不知道店家何时会补货,又生怕遭遇说来就来的战时管控,陶湘和顾山索性未雨绸缪,拣小租屋里少的东西都补买了些。

        诸如木炭煤块、火柴洋蜡、牙膏肥皂、油盐酱醋等,几袋几打地往屋子里搬。

        套房并不大,买多了占地方不说,也容易把屋内弄得脏乱,纵使陶湘与顾山手头有钱,也没好买太多,耐用的就不说了,不耐用的至多仅买了够半月一月的用量。

        毕竟南方秋老虎还发着余威,白天日照强烈高温回升,一些像蔬菜水果禽肉等不耐放的易腐物并不能多囤。

        可眼看如今这形势,除非解决货源不足的问题,不然怕是缺货的事态发展还要日益严重。

        “别担心,屋里这些也够用很久了。”顾山轻轻摸了摸陶湘的发顶,哑声安抚道,“我今天去桥边,看见有很多外地的小船载着东西来卖,很多人都去买……”

        这些天本地市场上人潮拥挤,许多积存的货品都被售卖一空,成为了空市。

        而与此同时,原本还清清冷冷的码头河边却从外边划来了许多条小船。

        这些船占据了原来货轮本该停驻的位置,船板上铺装着各色各样的货物,卖价虽高却相当受人欢迎,显然是远处的货贩嗅到了商机,趁机捡空发财来了。

        陶湘闻言心中一定,她与顾川并不缺钱,售价颇高对于他们来说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唯独就怕没有东西能买。

        然而谁曾想不过短短数日,这些零零碎碎从外地运来的货品竟一路水涨船高,一度比法令规定的物价还要高上数倍。

        每天等刘婶从码头那些流船那买完菜回来,刘太太看着她带回来的余钱总要骂骂咧咧一阵,抱怨船商奸诈胡乱涨价,一日的菜钱高过一日。

        像这样怒骂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社会底层入不敷出的穷苦百姓。

        大家不再觉得这些运货的私船给人带来了方便,而是感觉自己本就不多的钱财遭到了搜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