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4章 身居高位(1 / 2)
专题报道出来了,这是京城几大重要媒体联合录制的,把江淮发展,江淮建设再次推到前沿阵地,毕竟有很多人不知道江淮这地方,有很多人没去过江淮。
当然,这些人大都是普通群众,他们一辈子呆在山沟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有人一辈子没坐过火车,有人却成天满世界飞来飞去,若大一个地球在他们眼里,就象一个村庄一样。所以,去的地方多了,见识自然大不一样。
张一凡主张的这次江淮经济专题报道,则重于农业,农村经济。因为农业,农村经济的起点低。在如今这种高速发展的时代。你跟他们谈城市规划,城市布局,还有招商引资,对他们这些木瓜脑袋来说,太有难度。
记得上次张一凡在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说了一件事情。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不是全国各地都在谈招商引资嘛。内地那些小县城也有招商局,动不动就抬出招商引资的话题。可内地这种偏僻的小山村里,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嘛?
让他们招商引资,实在也是太难了。张一凡曾说过,带着人们群众发家致富,招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也可以自力更生。
为了加大招商力度,扩大影响,县一级班子可谓是伤尽了脑筋。几年下来,招商工作几乎陷入停顿。有天一个管招商的干部在老家喝喜酒,听到村里的人要说养猪。
他灵机一动,马上就找到这位要养猪的村民,跟他协商,给他策划,然后摇身一变,这位村民居然就成了外商,爱国人士,在外面发了财之后回家乡投资。
本来人家养猪的规模不大,只打算养十来头的,政府为了把这戏做足了,就额外拨了款,让他一下子养了上百头猪。于是,这个项目就出来了。
这一年,他们县招商局的业绩也上来了,不再交白卷。
后来他们招商频频得手,还在地区拿了奖。
张一凡听到这个故事,知道这绝对是真材实料的社会现象,他一再强调,学习和参观,并不是意味着人全般照抄,完全模仿。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工作更应该因地制宜,可有些人就是好大喜功,做假文章,劳命伤财。张一凡提出的,向江淮学习,搞活农村经济,也不一定要他们百分之百抄袭人家的项目。但农村里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借此来推动经济发展。
地方干部应该加大扶植力度,根据群众需要来合理安排资源。
周末,张一凡在沈婉云那里吃饭。
沈婉云从江淮回来之后,这是第一次私下见面。
今天的沈婉云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薄衣,配着一条雪仿裙,衣服是短袖的,露出那对白如藕臂般的胳膊,一双白嫩的大腿,在裙子下频频晃动。
张一凡在客厅里坐着,沈婉云端着刚刚炒好的菜上来,张一凡的目光落在她那雪白的大腿上,这么多年了,这腿一点都没有变粗。张一凡就在心里想,她们这几个家伙,为了保持身材恐怕煞费了不少心思吧。
沈婉云在说,“这次你搞这么大动静,把两个省折腾了个遍,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她弯下身来的时候,领口处大片风光外露无疑,张一凡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把烟给掐了,“农村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他叹了口气,沈婉云抬头看着他,“怎么啦?”
张一凡道:“难道你没有发现,现在我们面临着一种外忧内患的境地?”
沈婉云道:“总是忧心重重也没用,国际形势如此,我们只能稳中求胜。不过据我看,求胜是暂时指望不上,只能先求稳。”
张一凡说,稳的关键又是什么?还不是从内部着手。现在一些人根本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真让人无法理解,他们的眼里,根本就看不到这些危机。
沈婉云把菜上齐了,“喝酒吗?”
张一凡说,不喝了吧?也没这个喝酒的心情。
沈婉云不悦了,“怎么跟我在一起就没心情了?你不会是嫌弃我了吧?”
张一凡笑了,“你看你看,这就是外忧内患。工作上的事情还没搞定呢,你又给我添乱了。我能嫌弃你嘛?舍得嫌弃你吗?”
沈婉云白了他一眼,“那就喝点,我陪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