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归京(1 / 2)

加入书签

彭家的风波,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闹得很厉害,但是最后解决的时候,却是无声无息的。

        高巡抚送上去的折子,  很快就批复了下来,  彭大人被贬了官,  发配去了西南一个深山老林里做官,  而睿王也被皇帝在朝堂上当着许多大臣的面,狠狠斥责了一番。

        大臣们看着这个状态,也没有一个人敢多嘴,  都老老实实的听着皇帝骂人。

        不过对于自己的儿子,  皇帝明显要比对大臣宽仁多了,  睿王最后也不过是罚了几个月的俸禄,  然后被禁足在王府之中。

        高高拿起,却又轻轻放下,皇帝的态度越发莫测了。

        只是这些却都不关蒋明菀的事儿,  现在她最操心的是,  徐中行越发忙碌了,  彭大人被贬职,  现在按察使府上没有主官,之前彭大人管的事儿,  便都分派到了徐中行这个佐官身上。

        他这几日几乎是忙的脚不沾地,每天回家,  都是夜里。

        蒋明菀怕他熬坏了身子,  便吩咐了厨房,给他做了许多汤水补身。

        兴许是起了些效果,  徐中行这个春日过去,  也没瘦多少。

        可是朝廷还是没有派主官下来,  只带来了一个含混不清的话,让徐中行暂代按察使职位。

        徐中行听了这消息没什么反应,不过广宁府旁的那些士绅们反应就大了,消息刚一过来,就不知多少人上门拜访蒋明菀。

        蒋明菀帖子收的手软,但是想着徐中行如今的处境,她真正接下帖子的却不多。

        如此倒是越发让这些人热切了,可是蒋明菀心里却明白这些人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因此对这些热情邀约,依旧保持距离。

        后来大家伙见着这家人果真是软硬不吃,便也收了那些小心思,只是暗地里打了什么主意,蒋明菀就不知道了,她现在日子过得不知道多舒坦,这些事儿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日子就这么一日日过去,徐中行在代行按察使的位置上也做的越来越顺手,一直等到年底,徐中行将衙门的事情交代清楚,便也要开始准备第二年上京大计的事情了。

        三年一次大计,徐中行这回入京,若是不出预料的话,定是要调回京城去的。

        蒋明菀想着上一世的情形,心中忍不住生出些许澎湃。

        这回她与徐中行回了京,便也能长长久久的在父亲母亲跟前侍奉了,同时距离徐中行上一世的地位也越发近了。

        不过她也知道,调入京城,不仅是代表了远大的前程,更有波云诡谲的危机。

        袁成壁父子,皇帝,几位皇子之间的战争会越发激烈,危险和挑战可能要比如今多几百倍。

        但是即便如此,蒋明菀也明白,这条路徐中行,还有他们一家子,必须要走。

        这一年她们的年过的还算热闹,孟氏比去年行事更加老练了,也能在更多的地方帮助蒋明菀了,因此这倒是蒋明菀这许多年来最轻松的一个年节。

        等到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她们一家子坐在一处,好好的吃了一顿团圆饭,大家各个脸上都挂着笑,这一年以来,徐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在饭桌上,擢哥儿缠着扬哥儿要喝酒,芷姐儿和孟文茵坐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说话。

        其实说起来也怪,芷姐儿竟是和孟文茵十分投缘,自打孟文茵来了徐家,两人关系就处的很好,孟文茵很会哄孩子,芷姐儿也尊敬佩服自己的这位大嫂。

        而蒋明菀则是坐在徐中行身边,笑眯眯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这样和和气气的场景,她便是看上一百遍也不会厌。

        而一边的徐中行在这个时候,也突然握住了她的手,蒋明菀转过头看向他,却见他正一脸温柔的看着自己,轻声道:“开心吗?”

        蒋明菀眨了眨眼睛,笑着点头:“开心,我真希望我们一家子,能永远这样和和睦睦的走下去。”

        徐中行淡淡一笑:“会的,一定会的。”

        蒋明菀看着他的笑,觉得自己也仿佛有些醉了,她轻轻的靠在了他的肩上,只觉得心中满是平和。

        出了正月之后,徐中行就要入京了,蒋明菀他们自然不能跟着去,但是还是将人一直送到了码头,看着他上船。

        徐中行在上船前还不忘叮嘱儿子:“我这次去,无非是三个结果,被留在京中,被调往他处,或是继续留在江北,若是继续留在江北或是调往他处自不必说,我定会回来接你们,但是若是被留京,只怕就不好回来了,我到时会让人给你们送信,到时候就需要你护送你母亲弟妹一起入京了。”

        扬哥儿成了婚之后,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玩闹,但是内里却已经稳重多了,听到父亲这话,便认真的点了点头:“我知道,您放心吧。”

        徐中行深深的看了一眼儿子,到底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和儿子说完之后,他又来与蒋明菀辞别。

        两人目光相视,却是久久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蒋明菀没有忍住,先开了口,她忍着心中的不舍,轻声道:“你一路小心,早去早回。”

        徐中行点了点头,抬手握住了她的手,语气温柔:“你在家里也要好好的。”

        蒋明菀听出了他语气中的担忧,面上反而露出一抹笑来,反手握住了他的手:“我在家能有什么事儿,瞎操心!”

        徐中行听到这话,也忍不住露出一丝浅笑,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如今这个场景却有些不大适合,他只能紧紧了握着她的手,低声道:“那我走了。”

        蒋明菀眼眶有些泛酸,但是还是假做平静的点了点头,笑着道:“快走吧,不然赶不上船了。”

        徐中行深深看了蒋明菀一眼,仿佛想要把她的模样刻在心里似得,之后才转身离开。

        蒋明菀看着他上了船,看着他站在甲板上凝望自己,看着船缓缓的离开。

        她的眼泪这才忍不住的落了下来。

        一边的扬哥儿温声安慰:“母亲,别难受,咱们很快就能再见到父亲啦。”

        蒋明菀听着儿子的安慰,心里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年纪越大倒是越发矫情了,急忙拿出帕子擦了擦眼泪,尴尬道:“我是被风迷了眼,别胡说。”

        扬哥儿闷声笑了笑,没敢回话,一边的孟文茵瞪了扬哥儿一眼,扬哥儿这才止住了笑。

        但是蒋明菀还是觉得尴尬,转头就上了马车,嘴里嘀咕着:“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

        扬哥儿又忍不住轻笑了一声,这回便是孟文茵瞪他也不好使了。

        徐中行走了之后,蒋明菀的心情便有些低落,家事儿也懒得管了,都交给了儿媳妇打理,自己每日不是读书便是写字,有时候还会拿出徐中行之前写的文章出来读,一点一点去感受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好似这样,她就能离徐中行更近一些。

        就这么一直到了三四月的时候,他们家终于收到了京里的来信。

        徐中行被调入京中,任翰林院侍讲,兼司经局洗马。

        和上一世一样,蒋明菀并没有太过惊讶,不过扬哥儿听了这个任命却很激动。

        “不曾想,陛下竟然如此器重父亲。”

        看着扬哥儿的神情,蒋明菀当然也能理解他的心情。

        这两个职位,看着不怎么高,不过从五品罢了,但是这位置却很要紧,翰林院侍讲,讲的是经史,而宣讲的对象不是旁人,正是皇帝,乃是皇帝近臣,时时刻刻都能在皇帝跟前露脸,

        至于司经局洗马,掌的却是东宫的图书文集,乃是翰林的进身之阶,接下来不是入阁拜相,就是外放封疆。

        如此要紧的职位,每年大计不知道多少翰林都盯着,没想到皇帝这回竟然给了徐中行,可见他对徐中行应当十分看重。

        而这事儿被扬哥儿这么一解释,家里的其他孩子们也高兴了起来,尤其是擢哥儿,昂着下巴十分骄傲:“父亲是状元出身,学问不知多深厚,担任翰林侍讲也是寻常!”

        蒋明菀听了这话简直哭笑不得:“这话可别乱说,你父亲能有今日,还是多亏了天恩浩荡,你这话要是让旁人听去了,指不定人家以为你父亲轻狂。”

        擢哥儿聪慧,自然也听出了蒋明菀的话外之音,急忙躬身受教,一边的扬哥儿看着弟弟难得的老实模样,也眯着眼睛笑了笑:“如今在江北,咱们家看着无人敢欺辱,但是到了京城,王公贵族数不胜数,你这性子只怕也要改一改了。”

        谁知擢哥儿听了十分不服,有些不屑的看了哥哥一眼:“哥哥都行,难道我还不行?”

        扬哥儿都被这小子的话给气笑了,上前敲了敲他的脑门:“好啊你,胆儿肥了,敢和哥哥这么说话了。”

        擢哥儿有些不满的摸了摸自己的脑门,嘟嘟囔囔道:“还是大哥先说我的,你就放心吧,我自然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哪还能像现在这样啊。”

        扬哥儿笑着揉了揉弟弟的脑袋:“你知道就好。”

        看着这兄弟俩的样子,蒋明菀面上也是笑眯眯的,上一世这兄弟俩走在一处几乎没什么话说,扬哥儿因为自己的身体,不爱说话,擢哥儿却因为自己和徐中行太过关心扬哥儿,而对哥哥起了隔阂,那时候自己做梦都想着两个孩子能够兄弟和睦。

        这一世,她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同时她也明白了自己前世的许多错处,太过着紧扬哥儿,又太过忽略擢哥儿,结果让两个孩子都不好。

        想到这些蒋明菀叹了口气,其实自己的这许多遗憾,其中也有很多她自己的失误啊。

        既然徐中行的信到了,徐家一家子也该上路前往京城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和当地的人一一辞行。

        因为徐中行被调入京中的缘故,前程肉眼可见的一片光明,因此这段时间很多家人都送了帖子想要上门恭喜。

        蒋明菀看着这帖子的厚度,觉得还是办一个辞行宴为好。

        这般想着,她便与儿媳妇两人,开始张罗起来。

        而扬哥儿自然不会违背母亲的意思,甚至还亲自去了高巡抚和谭布政使大人家里送了帖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